【行業】交通運輸專題-傳統估值方法的挑戰(18頁)

物流是個好生意嗎?物流需求(倉儲/運輸)源于貨物在時間/空間上的錯配;物流供給則呈現壟斷(基礎設施服務)和競爭(運輸服務)二元特征。物流網絡是運輸線路和操作節點(倉儲/集散/分撥中心)的集合:1)需求的派生性意味著網絡突破閾值后可以自然擴張;2)高邊際成本使得成本效率優先于連接數,不同細分市場有其最優結構。規模效應是商業世界的萬有引力,快遞是最好的物流賽道(物流產品規模效應隨公斤段提升下降);管理是反規模效應的(組織成本邊際遞增),組織成本與服務溢價的匹配是商業模型成立的前提。

規模效應:成本優勢與體驗優勢。物流產品的五個關鍵價值包括:時效、網絡、體驗(個性化)、品質(貨損)和成本(價格)。傳統規模效應理論聚焦成本,我們此處引用王慧文先生在互聯網產品課(2020)的定義“銷售/用戶量/客戶量擴張所產生的用戶體驗及成本優勢”。物流業中,用戶體驗的規模效應即時效。規模效應是商業競爭的高權重要素:1)不同業態規模效應差異顯著,如物流產品規模效應隨公斤段提升下降;2)抓住(決定規模效應)關鍵要素的參與者更有希望贏得競爭。

反規模效應:組織成本與組織邊界。從組織行為學角度,管理是反規模效應的(組織成本邊際遞增),需要通過業務的規模效應對沖:1)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節約;2)用戶體驗優勢帶來的產品/服務溢價。以快遞為例,加盟制顯著降低了企業的組織成本:1)減少管理層級,2)規避制度成本,3)加盟商自激勵。根據董中浪先生的觀點(全球智慧物流峰會:2019),組織成本與服務溢價的匹配是商業模型成立的前提。同樣以快遞為例,高組織成本的直營模式依賴高服務溢價傳導(高端產品/核心區域),低組織成本的加盟模式則適應低服務溢價場景(低端產品/非核心區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