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O意為線上線下融合,互聯網、AI技術發展為核心驅動因素。OMO為Online Merge Offline縮寫,意思為線上和線下完整融合、線上線下融為一個生態體系。2017年9月,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提出OMO概念,認為OMO模式是隨著互聯網對線下實體經濟影響加深,繼電商模式、O2O模式之后出現的新商業模式。根據李開復及創新工廠公開演講整理,互聯網和AI技術發展為OMO模式核心驅動因素,具體包括移動支付普及、線上+線下流量獲取、真實世界數據化、物流生產自動化;其特征為消費場景多元化、消費行為數據化、商業形態去中心化、運營管理一體化。
教育OMO模式為OMO模式在教育領域應用,報告研究范圍包括K12校外文化課培訓,素質教育、少兒英語培訓。教育OMO模式為OMO模式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指教培機構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運營環節融合線上線下優勢,以實現降本增效的商業模式;報告研究范圍為校外K12( 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縮寫,意思為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培訓,包括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為3-18歲幼兒園、小學及中學階段的學生提供以提分為目的的校外文化課培訓和以提高綜合素養為目的的素質教育、少兒英語培訓。
教育OMO模式實質為業務數字化改造和升級,目標是增強教學效果、實現降本增效。教育OMO模式的理想狀態是線上線下融為一個生態體系,要求機構從后臺、中臺、前臺全方面進行改革。改革的實質和主要手段為基于客戶需求的業務重塑,機構通過新技術對業務進行數字化改造和升級,旨在提供更優質的教學產品與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不是改革教育OMO模式的目標,其目標有兩個:從供給側改革提升運營效率,滿足客戶需求,促進新業務增長,最終實現降本增效;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優質的教學服務、新進的技術手段增強學習體驗及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