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發展已從計算機時代、互聯網時代發展到物聯網時代,聯網要求由“人人相連” 變為“人物交互”,物聯網產業處于快速成長期。20世紀60年代,美國四所大學的超級計算機開始采用TCP/IP協議聯機,正式拉開了互聯網時代的序幕。經過60余年的發展,設備網絡互連已從大型計算機時代發展到個人計算機時代,我們現在正處于移動計算時代和萬物互聯時代的過渡階段,軟件及硬件設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聯網的要求由之前的“人與人”相連轉變為“人與人”及“人與物”相連。近十年來,全球PC和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為百萬級別,而物聯網的設備連接量達到了百億級別,物聯網因其應用廣泛性、用戶友好性、生態完整性而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硬件更迭和價格下降推動終端生態的普及,進一步推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物聯網的海量終端上,硬件成本問題永遠是重大考驗之一。微控制器(MCU)、MEMS傳感器和無線通訊模組成本的逐年下降從成本端推動行業發展。MCU在性能提升和價格下降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寄存器位數從4位、8位、16位到今天主流的32位MCU,主頻則從8MHz、16MHz發展到現在的幾百MHz。據IC Insights預計,MCU的平均單價在未來3年內會逐漸下降。價格不斷下降的高性能MCU將為物聯網應用提供更多可能。
物聯網十年發展不及預期,軟硬件緊密耦合帶來生態壁壘,物聯網操作系統是破局關鍵。從1982年的第一臺聯網設備開始,物聯網已經走過了近40年。在2010年左右,愛立信、IBM、思科、Gartner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相當樂觀,普遍預測至2020年全球將有500億臺聯網設備。但時間真的來到2020年,我們發現聯網設備數量這一最關鍵指標的達成率低于預期,Gartner給出的2020年預計120億連接數量,遠低于10年前的預期水平。我們發現物聯網發展不及預期重要原因之一是上層軟件應用開發和底層硬件緊密耦合,很難由第三方開發者為硬件開發應用。這導致物聯網軟件應用迭代慢、成本高,生態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