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被各國政府視為拉動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根據IHS 全球產業展望,全球經濟復蘇仍然乏力:歐洲正在慢慢地擺脫衰退,但整體缺乏增長新動力;美國資本支出的增長速度正在加快,但預計增速仍低于之前周期復蘇時期;未來幾年,中國的GDP 增速或將低于歷史水平;全球各個國家都在尋求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歷史經驗表明,每次全球經濟復蘇都會伴隨著一些新生技術及產業的革命,而很多國家將物聯網視為拉動經濟復蘇的源動力之一。物聯網給不同行業帶來深刻變革:在農業領域,提高農業智能化和精準化水平;在物流領域,支撐多式聯運,構建智能高效的物流體系;在污染源監控和生態環境監測等領域,提高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水平;在醫療領域,積極推動遠程醫療,應用于藥品流通、病患看護、電子病歷管理等方面。同時,物聯網產生的海量數據的價值發掘將繼續推動物聯網發展,促使生活和社會管理向智能化、精細化轉變。
全球物聯網熱點區域主要是歐洲、美國和亞太地區。美國物聯網重點聚焦于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的先進制造體系構建,到2019 年美國物聯網支出將達到3570 億美元;歐盟在2016年組建物聯網創新平臺,同時通過“horizon2020”研發計劃在物聯網領域投入眾多資金;韓國選擇以人工智能、智慧城市、虛擬現實等九大國家創新項目作為發掘新經濟增長動力和提升國民生活質量的新引擎,未來十年間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將投入超過2 萬億韓元推進這些項目;中國將物聯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升為國家發展重點,欲打造10 個具有特色的產業集聚區。
物聯網推動大量投資,產業空間規模巨大。據IDC 報告數據,2017 年全球物聯網總體支出同比將增長16.7%,略高于8000 億美元,到2021 年,全球物聯網支出將達到1.4 萬億美元,其中包括企業對物聯網硬件、軟件、服務和網絡連接的投資。據Cisco 預計,到2022年,全球物聯網市場將達到14.4 萬億美元。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7 年上半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接近5000 億元,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工信部提出到2020 年,國內物聯網總體市場規模突破1.5 萬億元,2025 年中國將引領全球物聯網市場。
物聯網助推共享經濟落地。共享經濟將帶來生產、生活模式的轉變,各國正在運用共享經濟來解決城市居民需求問題,如交通、停車位、能源、消費等各個領域,期望能帶領出新經濟的正面效益。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 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達到3.45 萬億,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分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20 年,分享經濟交易規模占GDP 比重將達到10%以上。共享經濟是一種民間創新帶動政策創新的商業模式,成為未來非常重要的經濟形式。《零邊際成本社會》中認為,共享經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數百億級的設備和組織連接到物聯網,通過對其嵌入傳感設備、通訊設備和云端分析功能,使其成為一個智能互聯設備。隨著網絡基礎設施的成熟,共享經濟才能實現快速發展,物聯網的普及讓共享經濟的范圍得以進一步擴展,正在成為共享經濟的關鍵因素。
物聯網是智慧城市的基石。全球出臺智慧城市相關標準和政策,推動智慧城市發展。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能有效提升政務、經濟、民生、城市建設等方面的效率。在國內,“十三五”規劃中進一步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理念,深化物聯網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根據國家相關部委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部署,預計今年年內我國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數量將有望超過500 個,包括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目前,已有290 個城市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并有超過300 個城市和三大運營商、螞蟻金服、騰訊等企業簽署了智慧城市建設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