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通過網絡統一組織和靈活調用各種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資源,實現大規模計算的信息處理方式。云計算利用分布式計算和虛擬資源管理等技術,通過網絡將分散的 ICT 資源(包括計算與存儲、應用運行平臺、軟件等)集中起來形成共享的資源池,并以動態按需和可度量的方式向用戶提供服務。用戶可以使用各種形式的終端(如 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甚至智能電視等)通過網絡獲取ICT 資源服務。云計算產業由云計算服務業、云計算制造業、基礎設施服務業以及支持產業等組成。
在云計算技術架構中,主要分為兩層,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層與 ICT 資源層組成的云計算“基礎設施”和由資源控制層功能構成的云計算“操作系統”。1)云計算“基礎設施”是承載在數據中心之上的,以高速網絡(目前主要是以太網)連接各種物理資源(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和虛擬資源(虛擬機、虛擬存儲空間等);2)云計算“操作系統”是對 ICT 資源池中的資源進行調度和分配的軟件系統,其主要目標是對云計算“基礎設施”中的資源(計算、存儲和網絡等)進行統一管理。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云計算從被質疑到成為新一代 IT 標準,從單純技術上的概念到影響到整個 ICT 產業的業務模式。2006 年 IBM 和谷歌聯合推出云計算概念,2007-2009 年間,Salesforce 發布 Force.com,即 PaaS 服務;Google推出 Google App Engine;而后云服務的全部形式出現。2009-2016 年間,云計算功能日趨完善,種類日趨多樣傳統企業開始通過自身能力擴展、收購等模式,紛紛投入云計算服務中。2016-2019 年間,通過深度競爭,出現主流平臺產品和標準產品功能比較健全,市場格局相對穩定,云計算進入成熟階段。未來云計算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誕生更多形式的服務和更豐富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