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貝殼上市到阿里入局經紀行業何去何從(48頁)

伴隨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經紀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新房滲透率快速提升。據CIC報告,2014-2019年國內通過經紀機構完成的房屋銷售與租賃金額從3.2萬億升至10.5萬億,CAGR達26.8%,滲透率從33.0%升至47.1%。其中,存量房銷售額從2.2萬億升至5.9萬億,CAGR達21.6%,滲透率從84.6%升至88.1%;新房銷售額從0.6萬億升至3.6萬億,CAGR達43.1%,滲透率從9.7%升至25.9%。

盡管經紀行業發展迅速,但仍面臨兩大痛點:一是經紀人、互聯網平臺利益機制導致行業虛假信息普遍,嚴重影響客戶體驗。從經紀人看,發布虛假優質房源信息,一是可以吸引客戶關注并獲取其信息,二是滿足部分經紀機構定期發布一定房源數量的要求,三是避免房源被互聯網平臺海量信息淹沒,保持搜索結果靠前的廣告位。從互聯網房產信息平臺看,因主要根據經紀人房源發布量或客戶點擊量進行收費,若強制要求真實房源信息,將對平臺收入產生負面影響;同時真房源所要求的技術儲備與大量線下人力投入,亦對輕資產的互聯網平臺提出較高要求。

從國際視角看,美國推行MLS系統解決上述痛點。MLS(Multiple Listing Service)全稱多重上市服務系統或房源信息共享系統,采用會員聯盟的形式,賣方經紀人在獲得客戶銷售委托后,將相關房源信息錄入系統并向其他會員共享,促使房源信息最大化發布、提高交易效率,目前90%的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已加入MLS系統成為會員。與MLS相適應,美國通常采用獨權代理或獨家代理機制,買賣雙方各自對接唯一一位經紀人或經紀機構,雙方經紀人通過信息匹配撮合成交并分配交易傭金,形成單一、垂直的服務鏈條,減少搶單、切客等惡性競爭現象。此外,MLS僅對會員經紀人開放而不對C端購房者開放,亦避免經紀人上傳虛假房源、吸引購房者的不良現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