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土地財政”模式下,這兩種思路各有千秋,在地產拉動經濟的時代,都能夠獲取較高的商業利潤。在房地產作為國家支柱行業的時期,地方政府通過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獲取大量的初始資金,并投入到城市建設擴張中,在城鎮化蓬勃推進的大時代之下,人口和產業的大量涌入進一步推高城市價值,土地價值也隨之水漲船高,形成以土地出讓為起點的“城市擴張—經濟發展—價值提升”的螺旋,對未來土地價值上漲的預期是這一螺旋能夠上升的前提。
與之前強調房地產行業逆周期的環境不同,如今我們認為行業順周期屬性將越來越明顯。首先,中央已經多次強調對于行業“房住不炒”的定調,即加強房屋的居住屬性,剝離行業的金融屬性,居住需求將是決定房地產市場繁榮的核心變量,只有當城市或區域的經濟、產業、資源等具備足夠的空間和吸引力,才會有足夠的需求空間去支持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因此未來將逐漸進入“經濟拉動地產”的時代。其次,在 2019 年7 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意味著將弱化房地產行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高周轉、高擴張思路的核心驅動因素在于一二三四線城市的梯次發展和城市的快速擴張的過程。以萬科為例,萬科先從一線城市獲得了超額收益,并在 2000 年前后開始大規模的異地擴張,在那個階段,大部分二線城市都沒有品牌開發商,商品房市場剛剛興起,土地市場尚不發達,初期進入的品牌開發商容易迅速打開局面,憑借其一線城市的項目開發經驗獲得市場定價權。快速的城市擴張則使得萬科們在城市近郊開發的大盤項目迅速成為了市場需求的主流,其初期低廉的土地價格也保證了項目進入成熟期后較豐厚的毛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