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EGFR-TKI前景廣闊(25頁)

在惡性腫瘤治療領域,近年來的新藥研發集中在小分子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非藥物治療包括免疫細胞治療。近年新開發的小分子靶向藥物主要為激酶抑制劑類新藥,如 BTK 抑制劑如依魯替尼,血管抑制劑如阿帕替尼、安羅替尼等,EGFR 或 Her2 抑制劑如奧希替尼、來那替尼、吡咯替尼等,CDK4/6 抑制劑如哌柏西利,PAR 抑制劑如奧拉帕尼,NTRK 抑制劑如拉羅替尼。總體而言,近幾年我國上市的新藥仍以進口藥物為主導,國內僅有埃克替尼(EGFR 激酶抑制劑)、阿帕替尼(血管抑制劑)、安羅替尼(血管抑制劑)、呋喹替尼(血管抑制劑)、西達本胺(HDAC 抑制劑)等幾個品種上市(仿制藥除外)。免疫治療藥物主要為 PD-1/PD-L1 及 CTLA4 抗體類藥物,目前國際上至少已經有 7 個類似藥物上市,其中 2 個進入中國(歐狄沃、可瑞達);國內原研的也已經有 3 個此類抗體類藥物獲批(特瑞普利單抗、信迪利單抗以及卡瑞利珠單抗)。細胞治療是近年來抗腫瘤治療領域的新技術,目前已經有兩個產品在美國獲批(諾華的 Kymriah 和吉利德的 Yescarta),都是針對 CD19 分子的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免疫療法(CAR-T),目前主要用于 CD19 陽性 B 細胞淋巴瘤或白血病。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近幾年進展顯著,包括針對 EGFR、ALK、ROS等基因突變的靶向激酶抑制劑在國內外都有獲批上市產品,包括阿法替尼、奧希替尼、克唑替尼、埃克替尼等。PD-1/PD-L1 抗體類藥物是另一大類上市新藥,典型代表藥物歐狄沃(O 藥)和可瑞達(K 藥)分別于 2018 年 6月、2018 年 7 月在中國上市。其他已上市或在研還包括小分子 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等,其中安羅替尼已于 2018 年上市,用于非小細胞肺癌三線治療。

EGFR 靶向藥物包括 EGFR 靶向小分子藥物和 EGFR 單抗藥物。EGFR 小分子靶向藥物主要針對激酶活性區有基因突變的患者,該類藥物開發速度快,用藥方式便捷(可口服);但其藥代時間短、與靶點相互作用區域小,常因靶點突變而造成藥物失效,因而需要不斷地開發針對新突變位點的靶向藥物,同一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更換藥物的頻率相對較高。EGFR 單抗藥物的作用機制更為多樣,可通過抑制 EGFR 與 EGF 因子的結合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亦可利用其 Fc 恒定區與免疫細胞共同作用殺傷腫瘤細胞,因此可適用于更多的適應癥;但 EGFR 單抗藥物的分子量更大,結構更加復雜,相比 EGFR 小分子藥物生產難度更高。目前境內外有 7 種已上市的 EGFR靶向小分子藥物,其中國內有厄洛替尼(特羅凱?)、奧希替尼(泰瑞沙?)、吉非替尼(易瑞沙?)、阿法替尼(吉泰瑞?)以及埃克替尼(凱美納?);有 4 種已上市的 EGFR 單抗藥物,其中國內已上市的 EFGR 單抗藥物包括西妥昔單抗(愛必妥?)和尼妥珠單抗(泰欣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