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推動外貿模式改變,縮短外貿交易鏈條。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傳統貿易模式中,往往是專業外貿經銷商專門從事跨境貿易,幫助制造商生產的貨物出口,在目的國對接專業的外貿采購商,收貨后分給各級分銷商、零售商。而在電子商務的幫助下,制造商僅需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即可觸達消費者,貿易鏈條大大縮短。
跨境電商產業鏈中的企業可以分為跨境電商平臺和跨境電商服務商兩類。跨境電商平臺中,從貿易方向可以劃分為跨境出口電商和跨境進口電商,從交易雙方類型可分為 B2B 模式、B2C 模式、C2C 模式等。其中,B2B 跨境電商又稱在線批發,外貿企業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及信息交換;B2C 是跨境電商企業針對面對個人消費者開展的網上零售活動;C2C跨境電商,是從事外貿活動的個人對國外個人消費者進行的網絡零售商業活動,但由于語言門檻、社交軟件和物流時效的局限性,目前主要以 B2B 和 B2C 模式為主。跨境電商服務商則主要提供跨境支付、跨境物流、境外營銷、供應鏈管理等服務或者一系列服務的組合。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歷程經歷了萌芽、起步、爆發、穩定四個階段:2005 年以前,跨境電商主要是網上展示,線下交易模式,2005-2013 年我國跨境電商行業逐漸實現了交易全流程電子化,跨境進口方面向規范化、平臺化發展。2013 年起諸多跨境電商扶持政策密集出臺,促進我國跨境電商進入爆發成長。2017 后,行業進入整合發展期,阿里巴巴收購網易考拉,跨境進口平臺集中度提升,并擁抱新零售,開啟多家線下店,多家跨境出口平臺接觸資本市場尋求上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