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車聯網商業模式分析報告(59頁)

十年磨一劍,中國車聯網進入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黃金階段。車聯網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部分私營公司開始為汽車研發自動控制系統。到了60年代,美國政府交通部門開始研究電子路徑引導系統。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相繼完成了路一一車通信系統(RACS),交通信息通信系統(TLCS)、超智能車輛系統(SSVS)、安全車輛系統(ASV)等方面的研究。

中國車聯網發展始于2009年,2020年預計將實現規模最大化。2009年,豐田G-Book和通用OnStar在中國正式推出車聯網服務,同年,中國部分本土技術企業開始積極參與到車聯網產業鏈中,賽格導航、好幫手、城際通等企業陸續推出相關Telematics車載信息服務系統,2009年也被認為是中國車聯網產業發展元年。

在技術上,中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科技日新月異以及與傳統產業的創新融合,進一步加速中國車聯網商業化進程。尤其是車載高精度傳感器、車規級芯片、智能操作系統、車載智能終端、智能計算平臺等產品研發與產業化,逐步形成了以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極大的推動了中國車聯網商業化落地。車聯網是實現汽車的智能化和網聯化是基礎、關鍵的一步,通過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人、車、路、后臺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讓人類的出行更加安全、舒適、節能、高效。按照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邏輯結構劃分,“信息感知”和“決策控制”是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核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