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高速增長,服裝行業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宏觀經濟總體向好,國內生產與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7 年GDP 同比增速達 14.2%,實現連續 5 年雙位數增長。2008 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沖擊,增速有所放緩,后續得益于相關經濟刺激政策,GDP 仍保持高位增長。在這一時期,我國服裝零售額自 2000 年的 587.9 億元增長至 2011 年的 5712.7 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 22.96%。雖然服裝行業整體規模較小,但零售市場實現了快速擴張,行業處于上升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與增長空間。
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百貨成為服裝銷售主體。作為多種商品的綜合性聚集地,百貨所提供的商品種類繁多,受到來自多層次不同需求消費群體的青睞。部分老牌的百貨公司從原先的國營商店改制而來,在消費者眼中具有口碑背書,產品質量更加有保證。百貨通過“引廠進店”的模式,將賣場的位置出租給服裝廠家或個體經營者進行銷售,并收取一定的費用和租金,聚集大量客流,充當了服裝銷售的主力渠道。
百貨店數量快速增長,帶動渠道內服裝銷售提升。鑒于當時消費業態的局限性,百貨公司作為客流的壟斷方,往往處于強勢地位。百貨這一業態形式在線下快速鋪設開。2006 年,我國連鎖零售業門店數量同比增長了 21.99%,其中百貨店數量從 2005 年 3853 家增長到 2006 年的 5353家,同比增速達 38.93%,遠超平均水平。百貨數量的快速擴張,帶動了依托百貨渠道的服裝銷售規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