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硅片專題-半導體畫布(30頁)

硅基半導體材料是目前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半導體材料,90%以上的半導體產品是用硅基材料制作的。硅在地殼中占比約 27%,是除了氧元素之外第二豐富的元素,硅元素以二氧化硅和硅酸鹽的形式大量存在于沙子、巖石、礦物中,儲量豐富并且易于取得。通常將 95-99%純度的硅稱為工業硅。沙子、礦石中的二氧化硅經過純化,可制成純度 98%以上的硅;高純度硅經過進一步提純變為純度達 99.9999999%至99.999999999%(9-11 個 9)的超純多晶硅;超純多晶硅在石英坩堝中熔化,并摻入硼(P)、磷(B)等元素改變其導電能力,放入籽晶確定晶向,經過單晶生長,制成具有特定電性功能的單晶硅錠。熔體的溫度、提拉速度和籽晶/石英坩堝的旋轉速度決定了單晶硅錠的尺寸和晶體質量,而熔體中的硼(P)、磷(B)等雜質元素的濃度決定了單晶硅錠的電特性。

1965 年,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所集成的晶體管數量,每隔 18 個月就提升一倍,相應的集成電路性能增強一倍,成本隨之下降一半。對于芯片制造企業而言,這意味著需要不斷提升單片硅片可生產的芯片數量、降低單片硅片的制造成本以便與摩爾定律同步。半導體硅片的直徑越大,在單片硅片上可制造的芯片數量就越多,單位芯片的成本隨之降低。在摩爾定律的影響下,半導體硅片正在不斷向大尺寸的方向發展。硅片的尺寸越大,相對而言硅片邊緣的損失會越小,有利于進一步降低芯片的成本。例如,在同樣的工藝條件下,300mm 半導體硅片的可使用面積超過 200mm 硅片的兩倍以上,可使用率(衡量單位晶圓可生產的芯片數量的指標)是 200mm 硅片的 2.5 倍左右。

根據制造工藝分類,半導體硅片主要可以分為拋光片、外延片與以 SOI 硅片為代表的高端硅基材料。單晶硅錠經過切割、研磨和拋光處理后得到拋光片。拋光片經過外延生長形成外延片,拋光片經過氧化、鍵合或離子注入等工藝處理后形成 SOI 硅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