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產業可拆解為原料商、生產商、品牌商、代理商、終端零售、服務商、消費者 7 大參與主體。化妝品賺的是消費者“變美的欲望+衰老的恐慌”,其消費的情感屬性較高,消費者對終端產品的價值判斷較為主觀,因此行業呈現以下三大特點:1)如何持續有效的占領消費者心智,成為產業鏈參與者共識,持續不斷的營銷必不可少。2)消費者隨著收入提升不斷升級更高端的品牌,對單一品牌忠誠度差。3)生產端與品牌端逐步分離,品牌負責了解用戶占領心智,生產負責研發與生產落地。
從產業鏈毛利率角度看,1)上游毛利率低于 30%:原料商和生產商構成行業上游,通常毛利率低于 30%,部分原料龍頭如華熙生物等,毛利率可以突破 60%甚至更高。2)中游毛利率 50%-80%:品牌商構成行業中游,掌握著核心的定價權,是化妝品產業鏈中附加值最高的環節,通常毛利率高達 50%-80%,其中傳統國貨品牌集中 50%-70%,國際大牌可達到 70%-80%。3)下游毛利率 20%-45%:代理商、終端零售和消費者構成了下游商品流通市場,包括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通常渠道商(代理或終端零售)毛利率20%-45%。
從產業鏈價值量角度看,品牌商鏈接上游生產和下游營銷,其品牌號召力往往決定供貨折扣,進一步影響各環節毛利潤空間。關鍵假設:1)國際大牌加價倍率按 15 倍測算,供貨折扣為 6.5 折到代理商,8 折到店。國際大牌品牌附加值高,產品加價倍率集中15 倍左右。同時根據品觀網統計數據,歐萊雅集團供貨折扣 7-8 折不等,曼秀雷敦 5-6折,愛茉莉旗下夢妝品牌 6 折。2)經典國貨加價倍率按 10 倍測算,供貨折扣為 4 折到代理商,5 折到店。國貨品牌產品附加值弱于國際大牌,產品加價倍率集中 8-10 倍。同時根據丸美股份招股說明書披露,主品牌丸美供貨折扣多為 4 折(美容院渠道 3 折)、春紀品牌供貨折扣 3.5 折,戀火品牌 3.5-4 折;再例如珀萊雅招股說明書披露,主品牌珀萊雅商超渠道的部分經銷商折扣為 5.1 折,優資萊商超渠道經銷商折扣 3 折。3)新銳品牌加價倍率按 5 倍測算,通常以電商直營為主。新銳品牌主打高性價比產品,加價倍率 3-5倍。4)不考慮稅費、運費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