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在線教育-K12在線教育大小班之辯(30頁)

疫情打亂原有計劃,機構調整投放節奏以及競爭策略。K12在線教育完整的一年課程周期由暑假、秋季、寒假以及春季四期課程構成。暑假以及寒假通常是搶占流量的關鍵時間窗口,為了在寒暑假大量獲客,機構的廣告投放布局通常在暑假之前的四五月份以及寒假之前的十一二月份就開始。根據App growing的數據,教育類廣告主2月份以來投放提升明顯,猿輔導以及作業幫等機構投放廣告數環比大幅提升。

品牌廣告投放增加,機構開始關注品牌建設。以猿輔導為例,今年以來,在品牌廣告上的投放預算逐漸加重。疫情爆發之前,猿輔導就敲定了在央視上的廣告投放并且廣告還登陸了春晚;疫情期間,公司聯合頭條系全平臺合作打造“猿輔導春節放映廳”,歡喜傳媒旗下13部免費放映影片均插入了猿輔導的品牌貼片廣告;同時公司還在樓宇廣告進行了密集投放。

疫情推動線下機構掌握線上能力,小班模式參與者會越來越多。從形式來看,線下培訓轉線上大部分模式都是“原老師、原學生、原內容、原時段”,線下培訓目前多是小班模式開展授課,通過技術手段平移到線上之后也大多采用小班模式。雖然部分系統穩定性以及互動功能較差,但此次疫情讓更多機構被動嘗試了線上小班模式,線上小班賽道的參與者從原本東方優播一家迅速擴充。我們認為疫情之后,這部分生源大比例會回歸線下。但疫情倒逼線下機構掌握在線教學技能,并且這部分機構是基于原班級轉的線上,直接實現本地化。線下機構被動加速線上化能力布局之后,原本業務的地域界限也被突破,拓寬了業務開展的可能,此次疫情之后我們認為會有一定數量的機構開始考慮線下線上雙線并行,推動OMO布局。我們預計這部分機構在開展線上小班互動課的初期,規模并不會更大,中長期來看規模化的能力也有限,但小班的競爭格局已經開始發生變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