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幼兒園的建設仍需巨大投入2018年中國幼兒園已經達到26.7萬所,其中民辦幼兒園占比62%,公辦及其他形式幼兒園占比38%。隨著國家對幼考慮當前商業租金價格每年上漲5%以上(這種壓力在一二線城市尤為明顯),同時師資力量亦顯不足——有幼教資質的人才資源相對較少,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也較低,從而也導致人員流動性大。盡管在未來出生人口減少的情況下幼兒園數量不足問題會有所緩解,但是大城市幼兒園仍然供不應求、優質幼兒園資源仍然緊俏。因此,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投入是我國幼兒園教育事業長短期發展的共同需要。兒園的政策調整,2020年中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大幅提高,其中普惠園占到80%以上。但是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盡管公辦園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是2017年公辦園在園的兒童總數只有1,666萬人,集體辦及其他幼兒園人數達到362萬人,而民辦幼兒園則承擔了2,572萬兒童。國家財政的不足仍需要民間資本在學前教育領域發揮作用。
2018年11月1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一方面鼓勵普惠園:提出“到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強調“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大力發展公辦園,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同時,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另一方面規范民辦園:明確規定了“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并收購、受托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舉辦的幼兒園、非營利性幼兒園”,“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未來中國幼兒園發展道路應該是多層次共存的普惠模式對比發達國家的幼兒園發展模式,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幼兒教育無償化的推進狀況,并決定從2019年10月1日起日本提高消費稅的同時,免除所有3~5歲兒童在幼兒園、保育所以及認定幼兒園托育的一切費用。法國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法國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兒童入學年齡為3歲。對比發現國外學前三年的教育大多數是以政府為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近年來多地開始探索“小微型幼兒園”,未來或享受政策利好。學前教育業態呈現多元化、碎片化特點,小微化、生活化、社區化是世界學前教育發展的主流取向。在我國,小微型幼兒園能夠有效緩解城市幼兒園學位緊張的現狀,在便利程度、教學條件上也都具有較大的競爭力,并且已有一些臺灣品牌幼兒園進入內地小微園市場。在二胎政策推行和城市幼兒園學位有限之間形成的張力下,預計小微型幼兒園模式在未來將為更多城市采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