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兩平臺”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十二五”期間的核心目標與標志工程。2000 年 10月,教育部召開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合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全面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2008 年,教育部進一步提出要積極開展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努力推進“班班通,堂堂用”。2012 年,教育部頒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提出到 2020年基本實現所有地區和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的全面覆蓋,實現“校校通寬帶,人人可接入”。隨后在 9 月的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劉延東副總理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建設好“三通兩平臺”為抓手,同年 10 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幾項重點工作的通知》,具體部署了以“三通兩平臺”建設為核心的工作重點。
“校校通”工程推動現代遠程教育走進基礎教育。“校校通”工程的具體目標是:2005 年前,爭取東部地區縣以上和中西部地區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學都能上網,西部地區及中部邊遠貧困地區的縣和縣以下的中學及鄉鎮中心小學普遍建立遠程教育接收站;2010 年前,爭取使全國 90%以上的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都能上網,為條件較差的少數中小學校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育教學資源。
資源驅動信息技術融合的課堂。“班班通”工程以資源為驅動,運用信息技術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1)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通過接觸網絡技術所帶來的新資源,教師的備課、教學效率得到提升;2)課堂環境發生變化,互聯網的應用變傳統封閉的課堂為現代開放的課堂;3)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獲得了充分應用技術的機會,學習的主動性也有了極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