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車燈光源變得更優質、節能,體積更小。在汽車面世的早期,車燈使用的是煤油頭燈、乙炔頭燈等明火大燈,照明效果差,且需要攜帶燃料,使用極為不便。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鹵素車燈面世,其照明效果遠優于明火大燈,且成本便宜,迅速成為汽車車燈的主要光源。隨著車燈光源技術的進一步升級,氙氣燈、LED 等照明效果更好、能耗更低的車燈光源逐漸應用于中高端車型,并開始向中低端車型滲透。2014 年,寶馬旗艦電動超跑i8 首個搭載激光大燈,將汽車車燈光源技術又推高到一個新的臺階。
駕駛場景氛圍營造需要更多車燈。隨著同級別汽車產品在內飾質感和車機系統體驗上體檢趨同,駕駛場景的氛圍營造開始成為提升駕乘體驗的一大趨勢。主機廠通常在車內布置 LED 燈帶,并且提供不同的色彩模式,供消費者隨時切換適合自己駕駛風格和駕駛場景的燈光效果。豪華車型大多數配置了豐富的迎賓燈,通過投射出迎賓通道以及品牌信息來體現用戶的尊貴身份。在氛圍營造的需求下,汽車上配置的車燈數量大大提高,且燈帶和投射燈的價值遠高于普通的車內照明燈。
汽車車燈系統智能化趨勢顯著。汽車行駛過程中駕駛員需要應對的環境瞬息萬變,靜態的汽車車燈照明很難全時滿足駕駛員的觀察需求。在這一背景下,AFS(或 AFLS ,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和 ADB(Adaptive Driving Beam)等技術應運而生。AFS前燈能夠根據汽車的加速、剎車和轉向等工況調節大燈照射角度,確保照明范圍能持續覆蓋駕駛員需要觀察的區域。ADB 前燈則能夠通過攝像頭探測汽車前方的車輛和行人,并依據探測結果控制遠光燈的分區照射,避免來車駕駛員和行人因被遠光燈照射而產生炫目。在未來,國際車燈巨頭還計劃把全息影像等技術集成到汽車大燈系統,繼續拓展汽車車燈的智能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