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病理行業報告-診斷金標準(27頁)

傳統的病理檢驗主要包括標本固定、取材、脫水、包埋、切片、染色和觀察過程。固定是將標本放在 10%中性福爾馬林液中,保留組織形態結構;固定后病理醫生要對標本進行取材,即選取有代表性的部位切成合適的大小;之后脫水機將組織在梯度酒精里進行脫水、在二甲苯中進行透明并最后將組織在石蠟中浸透;接著對標本進行包埋,做成組織蠟塊,并依次進行切片、染色和封片,最后由病理醫師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應臨床需要可進一步進行免疫組化和分子病理檢測等操作。

病理檢查根據發展階段不同可分為傳統病理技術(組織病理、細胞病理)、免疫組化病理和分子病理。傳統的組織病理建立在組織、細胞的水平上,可以通過病理醫師的顯微鏡診斷來判斷疾病的性質(炎癥性病變還是腫瘤型病變、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等);免疫組化病理建立在蛋白質水平上,可以進一步判斷腫瘤的組織來源、原發部位、病理分型、殘留邊緣癌細胞等,除了診斷作用以外還具有指導預后的作用;分子病理建立在核酸分子水平上,可以確定腫瘤的基因突變類型,用于后續靶向藥物的指導以實現精準醫療。北京市 2018 年發布《關于規范調整病理等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對病理價格有所規范,將部分項目納入醫保,也一定程度上成為未來全國的風向標。

病理科產業鏈包括上游原料市場、中游試劑設備市場和下游需求診斷市場。病理診斷類似于IVD,完整產業鏈包括上游的原料供應行業和下游需求市場,上游原料包括生物與化學原材料以及各種機械零配件,分子病理還會涉及到引物、探針等;中游包括病理診斷試劑和病理診斷儀器;下游需求主要來自于醫院、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體檢中心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