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在收取的貸款利息,在扣除掉各項成本后,仍能取得合理利潤,以此才能實現這項業務的商業可持續。小微企業能貢獻的其他中間業務收入較少,因此一般只考慮信貸利息收入。目前,國內有一些專業的銀行已經實現了商業可持續,并取得非常好的回報。
通常的觀點認為,小微信貸業務風險過高,即上式中的“風險成本”過高,導致很難實現合理回報。但我們研究后認為,這一觀點并不準確。事實上,是銀行為了獲取小微企業風險定價所需的充分信息,所需投入的業務成本過高。換言之,是要投入較高的業務成本,來控制住風險,即用業務成本替代風險成本(但不能用風險成本來替代業務成本,因為風險成本是把握不住的,容易失控)。小微信貸業務的核心,便是如何以合理業務成本實現這一點。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從成本入手。
為了以合理成本實現對小微企業的風險定價,國內外業內進行了各種探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經驗。理論上,我們將所有的做法分為兩大典型模式:全手工的人海戰術,和全自動的大數據征信技術,我們分別以“水泥”、“鼠標”比喻之。而其他類型,包括我們以前提過的“半自動”類型,以及供應鏈金融等,均可視為上述兩種典型模式的不同比例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