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構成持續發展。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按照一定的電路互聯,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容、電阻等有源無源器件,集成在一小塊半導體晶片上并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能執行特定電路或系統功能的微型結構。集成電路由最初的電子管到后期的晶體管,集成電路里的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發展,同時元器件也在成倍增長。隨著各種先進封裝技術如銅互連、浸沒式光刻、3D 封裝技術的不斷涌現,集成電路已由最初加工線寬為 10 微米量級,2018 年量產集成電路的加工技術已經達到 7 納米。同時,作為集成電路的襯底,硅圓片早期的直徑已由最初的 1in(約 25.4mm)增長到現在的 300mm(約 12in)。
信息交流活動是人類文明組成部分,人們在信息在共享和交換中產生價值。進入 21 世紀,由于微電子技術的進步,液晶和等離子平板顯示器逐漸取代了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圖像感知、傳輸和顯示均在“固體”中進行,這使得移動設備傳輸信息成為了可能。微電子技術為人類創造了全新的信息世界,進入了從 1998 年開始的初期信息社會,使得集成電路立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信息時代帶動世界 GDP 快速增長。在農業社會時期,世界 GDP 年均增長率僅有 0.105%;從步入工業社會開始,年均增長率出現了大幅的提升達到了 1.585%和 3.908%。自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在 60 年代量產以來,集成電路進入商用階段。隨著個人 PC 的普及,半導體內存和微處理器得到進一步提升,推動 PC 市場在 90 年代進入成熟階段;21 世紀初隨著互聯網的大范圍推廣,移動通訊時代來臨,消費電子取代 PC 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的另一發力市場。可以說集成電路與世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從 1998 年開始的初期信息社會開始,世界 GDP 增長率躍升為 6.622%,可以看出由消費電子所引起的新一輪信息化時代對世界 GDP 所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