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緊張+環保問題,發展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是應有之義。1)目前一次能源需求以石油、天然氣、煤炭為主,占比超 85%,2017 年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可供 50.2 年產量,天然氣儲量可供 52.6 年產量,煤炭儲量可供134 年產量,全球能源需求逐年增長的背景下,傳統不可再生資源日漸枯竭,各國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2)溫室效應的背景下,2016 年 175 個國家簽署《巴黎協定》,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攝氏度,考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以能源系統為主,各國積極發展清潔能源。3)近年來,歐洲、日本、美國相繼出臺政策,2030 年將完全禁止傳統汽油、柴油內燃機使用。
各國積極發展氫能源。日本提出發展氫能社會,將氫能定位為未來核心二次能源(與電力、熱能并列),計劃 2030 年 530 萬臺家用燃料電池投入使用,燃料電池乘用車保有量達 80 萬輛。韓國計劃 2030 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 180 萬輛,2040 年燃料電池產量擴大至 15GW,約韓國目前發電量(133GW)的 11%,2040 年氫能市場規模達 43 萬億韓元(折合 2494 億人民幣)。
頂層政策不斷加碼,促氫能發展提速。1)2019 年 3 月 15 日,氫能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家政策、地方政府和產業均高度重視,未來有望獲更多政策傾斜。2)3 月 26 日,四部委新出《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指出“地方應完善政策,過渡期后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