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計算機-自主可控國產CPU王者歸來(28頁)

根據第三方數據,目前 Intel 和 AMD 已經成為全球 CPU 寡頭。根據 IDC 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2010 年,Intel 在全球 X86 微處理器(包括臺式機、筆記本和服務器市場)的占有率超過 80%,而 AMD 只有不到 20%,剩下約 1%是包括 VIA 在內的其他品牌。同時,根據 ZDC 互聯網調研中心 2018 年上半年數據顯示,中國 CPU 市場品牌關注比例中英特爾仍舊以 70.8%的絕對優勢領先,而 AMD 僅有 29.2%的關注比例。

從財務指標數據來看 Intel 處于領導地位。根據公開的財報數據,Intel 在 2018 年財年的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 708、210 億美元,而同期 AMD 對應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 65、3.40億美元,在收入端和凈利端,前者分別約為后者的 11、62 倍,可以充分說明 Intel 目前處于行業的龍頭地位。同時,從歷年兩家公司的毛利率和凈利率數據看出,Intel 公司盈利水平大幅超越 AMD,其中 Intel 毛利率平均超出 AMD30 個百分點,凈利率平均高于 AMD15 個百分點。

雙雄抓住計算機微型化浪潮,成功轉戰 CPU 市場。隨著 1975 年第一個桌面計算器Altair8800 的誕生,計算機微型化大幕正式開啟。隨著“藍色巨人”IBM 正式進軍微型計算機領域,由于 Intel 在微型處理器的技術領先,所以成為了 IBM 的第一供應商,但 IBM 為了防止 CPU 廠商一家獨大,要求 Intel 將技術授權給一家二級供應商。由于公司的淵源關系,Intel 將自身的 8086 處理器技術授權給了 AMD 公司(備選公司還有摩托羅拉、Zilog、國民半導體、仙童半導體),同時 AMD 公司也放棄了自身的競爭產品,成為了 Intel 的后備供應商。看到了計算機微型化的時代浪潮,Intel 在 1986 年宣布戰略轉型,將重心放在了微處理器的發展上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