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IT 支出將達到 3.7 萬億美元,企業軟件增長最快。Gartner 的最新預測從另一個統計維度顯示,2018 年全球 IT 支出將達到 3.7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6.2%。其中,企業軟件開支為 3910 億美元,占比約為 10.5%。企業軟件開支在 2017-2019 年都是 IT 支出中增長最快的領域,2018 年增長率達 11.1%。
大型企業占全球 IT 支出 45%以上,是絕對主力。IDC 認為,2017 年全球企業在技術產品上花費將達 2.4 萬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支票由大型公司填寫。IDC 預測,全球所有 IT支出中超過 45%將由擁有超過 1,000 名員工的企業完成。10 個員工以下的小型企業的花費將占所有支出的 25%。各種規模的企業復合年增長率應該達到 4.3%。
中國 IT 總支出增長 6%,政府和企業的技術投入達到 1.56 萬億人民幣。Gartner 預測,中國在 2018 年對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總支出會增長 6%,超過 2.64 萬億人民幣。根據 Forrester預測,2018 年,美國企業和政府的技術預算將達到 1.5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6%。而中國是1.56 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8%。在結構上,中國企業和政府采購軟件、技術咨詢和外包的支出金額增長最快,預計在 2018 年將達到 2400 億人民幣。
美國企業和政府的技術預算是國內的 6.4 倍。從 GDP 占比的角度來看,我國企業和政府對技術和服務的投入占 GDP 比例不足 2%,而美國投入占 GDP 超過 7%。截止 2017 年9 月,全國實有企業總量 2907.23 萬戶,截止 2015 年底,我國國家機關的公務員總數為 716.7萬。據了解,美國企業數量不到 3000 萬家,政府工作人員在剔除學校、醫院等雇員后,數量與我國基本類似。中國企業和政府的技術投入相距美國甚遠,有較大發展空間。
娛樂設備存儲的數據開始下降,消費者產生的大量數據將由企業負責。1980 年到 21世紀初,PC 和娛樂媒體主導著數據的創建和消費。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絡和 IP 連接得到了改善,消費者的視頻消費模式轉向流媒體服務,本地存儲需求減少,預計到 2025 年企業將存儲約 50%的數據。IDC 在數字宇宙報告中認為,數字宇宙中三分之二的數據由消費者和員工產生或捕獲,但企業對數字宇宙中 85%的數據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