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視網膜與黃斑。眼睛是我們視覺系統的入口。光線一路穿過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最終在視網膜上形成神經信號,通過視神經傳入我們的大腦;視網膜分布在眼球后方大半個球面,但是只有一個被稱為“黃斑”的區域感受光線的能力較為靈敏,因此一旦黃斑出現病變,我們的視力就會受到較大影響。
AMD全稱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眼科疾病,分為干性和濕性兩種;干性AMD的發病原因是黃斑等區域的毛細血管因為年齡增大而出現退行性萎縮,逐漸發展成出血導致,這類AMD暫時沒有較好的方法醫治;濕性AMD,即wAMD,這種疾病是由于黃斑附近出現大量新生血管,進而出現腫脹、出血,目前通過拮抗與新生血管相關的信號通路可以較好的控制該疾病的進展。國內約有841萬wAMD患者,獲批藥物詳見下表。
為了解決復發的問題,科學家繼續探索可以更“治本”的治療方案。1989年科學家們發現,人體內一種名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的分子與血管新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進展,VEGF分子家族和其受體(VEGFR)分子家族的情況已經基本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