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燃料電池-加氫站和氫氣率先受益(34頁)

氫燃料電池技術滿足產業化需求,能源革命開啟。目前的燃料電池從壽命、性能、資源和成本等方面已經達到產業化條件,滿足下游交通和備電等領域應用:(1)燃料電池車輛壽命和運營里程達到傳統汽柴油車水準,在英國和美國均有燃料電池公交車(FCEB)運營壽命超過 2.9 萬小時,無需大修或更換燃料電池組;(2)低溫啟動溫度可以達到-30℃;(3)鉑金催化劑用量較小,未來不會引起鉑金資源短缺,目前國際先進催化劑耗鉑水平可達到 0.125g/kW,未來單車鉑金用量可以低于 5g,與傳統柴油車尾氣催化劑鉑用量相當,并且催化劑在往低鉑和無鉑方向發展;(4)成本快速下降,日韓燃料電池汽車預計 2025 年能達到傳統內燃機車成本水平;(5)氫耗與油耗成本持平,并且隨著規模擴大,氫氣成本存在較大下行空間。

國家政策循序漸進,地方政府積極推動。中國對于燃料電池發展支持處于循序漸進狀態,我國從 2001 年就確立了“863 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項目, 確定三縱三橫戰略, 以純電動、混合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驅動電機和動力蓄電池為三橫。近期隨著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逐漸成熟,中國在燃料電池領域的規劃綱要和戰略定調已經出現苗頭,支持力度逐漸加大,政策從產業規劃、發展路線和補貼扶持全方位支持燃料電池產業發展。

中國燃料電池浪潮開啟,遠期萬億規模可期。中國燃料電池產業目前與 2012 年鋰電池極為相似,政策自上而下支持,技術達到產業化條件,產業鏈國產化進程開啟,企業加快布局速度,資本市場投融資熱度持續上升。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路徑明確:前期通過商用車發展,規模化降低燃料電池和氫氣成本,同時帶動加氫站配套設施建設,后續拓展到私人用車領域。優先發展商用車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公共交通的平均成本低,而且能夠起到良好的社會推廣效果,形成規模后帶動燃料電池成本和氫氣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商用車行駛在固定的線路上且車輛集中,建設配套的加氫站比較容易。當加氫站數量增加、氫氣和燃料電池成本降低時,又會支撐更多燃料電池汽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