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能源專題-配額制保障新能源消納(39頁)

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電力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新增電力的主力,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顯。截至 2018上半年,我國風電裝機 1.7 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 1.5 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 0.16 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 6.8 億千瓦以上。2018 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7700 億千瓦時(包含水電),占全國總發電量的 24.4%。

接網消納問題是制約可再生能源電力進一步發展的首要因素。隨著風電、光伏等行業的技術成熟、成本下降和規模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已從過去技術裝備和開發建設能力方面的約束,轉變為市場和體制方面的制約,突出體現為當前風電、太陽能發電的電網接入和市場消納困難。2017 年全國棄風棄光率分別為 12%和 6%,棄風棄光電量分別為 419 億千瓦時、73 億千瓦時。按照當年風光電量平均上網電價計算,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發電資產所有者因為限電損失了 304 億元人民幣。2018 上半年,全國棄風棄光率分別為 8.7%、3.6%,棄風棄光電量分別為 182 億千瓦時、30 億千瓦時。按照上半年風光電量平均市場交易電價計算,限電損失超過 100 億元人民幣。

為建立促消納長效機制,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急需出臺。2017 年,國家能源局通過采取各方面措施,在解決棄風棄光問題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進展。但 2017 年能源局采取的主要是相對能馬上見效而且比較容易實施的措施,而今后解決問題的難度會不斷加大,還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才能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的問題。根據國內外經驗,配額制是解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問題的核心措施之一,能夠有效推進能源生產、消費革命和電力體制改革,充分調動各方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結合綠色電力證書交易體系,將形成促進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新機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