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由寬松起步,近十載光陰吐故納新。從較長的時間尺度來看,以純電動乘用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是由整車及核心組成部分技術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共同決定的。但在其核心技術鋰離子電池取得初步突破的時間點,作為領先競爭者的燃油車輛及成品油產業鏈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技術優勢及路徑鎖定。所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政策的扶持。
補貼標準趨嚴,長續航高系統能量密度低電耗受青睞。2018 年 2 月 12 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8〕18 號),提高新能源汽車技術門檻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分類調整運營里程要求;設置至 2018 年 6 月 11 日為止的補貼調整過渡期,過渡期內補貼統一調整為原補貼標準的 0.7 倍。經過幾次補貼調整,純電動乘用車的技術門檻以續航里程計已有了較大幅度提升。2013 年的 5 萬元標準對應150km 以上續航里程,而 2018 年補貼過渡期結束后同樣的標準對應 400km 以上續航里程。
新能源乘用車積分初步落實,續航里程暫為核心指標。2017 年 9 月,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公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辦法》于 2018 年 4 月 1 日正式實行。《辦法》規定,年度生產量或進口量達到 3 萬輛以上的傳統能源乘用車企業需考核新能源汽車積分;2018 年不列入考核,給企業一年的緩沖期;2019年的新能源積分所占比例為 10%,2020 年的積分所占比例為 12%,2019 年度新能源積分可以等額結轉一年;新能源積分可以自由交易,公司積分不足時可通過自行生產新能源汽車產生積分或購買新能源積分等方式進行抵償。未達標車企會受到高油耗產品暫停生產等處罰。
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將實施,標準嚴格規范產業發展。2018 年 5 月,發改委向有關部門發布新版《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過程于 9 月前結束。《規定(征求意見稿)》嚴控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定(征求意見稿)》將普通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劃入燃油汽車,而將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劃入新能源汽車;《規定(征求意見稿)》重啟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審核,對項目的所建省份,企業法人,主要股東,建設內容,技術水平等方面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安全排查工作開始,以電代油后顧無憂。以純電動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的同時,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國際方面,特斯拉 2018 年出現碰撞、側翻交通事故導致的自燃等多起事故。國內方面據《經濟日報》不完全統計,2018 年以來我國共有 39起較為確定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包括充電時起火,行駛中自燃,浸泡短路自燃,發生碰撞交通事故燃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