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紅杉人工智能研究-中國未來就業的挑戰(92頁)

國際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人工智能的概念于 1956 年的達特茅斯會議被首次提出,但其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30、40 年代,數理邏輯、控制論和計算思維等理論的發展,推動了早期人工智能思想的萌發。迄今為止,人工智能領域有三大有影響力的思想流派:邏輯主義、連接主義和行為主義,這些思想流派在歷次人工智能浪潮中取得的成功各有不同。從實踐看,人工智能是多學科交叉和多種條件綜合發展的產物。在過去 60 多年里,人工智能共出現了三波浪潮,每一次熱潮背后,都與計算方法、計算能力和數據可獲得性的突破緊密相連。

核心技術、關鍵硬件和元器件。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底層的算法、硬件等基礎技術。中國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的總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仍然存在明顯差距,特別是在核心算法、芯片和傳感器領域跟國外有較大差距。

美國:全球人工智能領軍者。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是領軍者,美國政府也較早就認識到人工智能在未來科技與產業革命中的巨大潛力和影響,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予以扶持和規范。2013年,美國政府將 22 億美元的國際預算投入到了先進制造業,其中包括“國家機器人計劃”。2013 年 4 月,美國政府啟動“創新性神經技術研究(BRAIN)計劃”,該計劃 10 年內投入共計 45 億美元。2015 年 10 月底,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和科技政策辦公室聯合發布了新版《美國國家創新戰略》,在舊版的基礎上強調了九大戰略領域:先進制造、精準醫療、大腦計劃、先進汽車、智慧城市、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教育技術、太空探索和計算機新領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