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2B早教業務實踐思考(40頁)

業績回顧:兩段上市期間凈利潤 CAGR 分別為 63.3%、88.84%。公司第一次上市期為 1998-2007 年,期間公司規模與業績齊升,早教中心凈增加 367 家,凈利潤 CAGR高達 63.3%。從第一次上市期間的業績來看,公司營收由 1998 年的 2.09 億美元提升至 2007 年的 7.75 億美元,CAGR為15.65%,凈利潤則由1998年的47.4萬美元攀升至2007年的3913.4萬美元,CAGR為63.3%。公司營收增速與凈利潤增速相差較大的主要原因:1998 年,公司與 CorporateFamily Solutions 的合并成本約為 950 萬美元計入當年報表;其次,公司在 2007 年凈利潤有所下降是因為計入了與貝恩資本談妥的協議成本 700 萬美元。

美國早教行業競爭格局與光明地平線的領導地位。美國兒童早教行業以早教中心為主要構成,行業格局具有增速慢和集中度低兩個特征:2013-2018 年市場規模增長僅 1.3%; CR4 不到 10%。而 2B 領域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2018 年面對企業的早教中心共 801 間,CR2 高達 99%。

光明地平線是 2B 端早教機構龍頭,中心數量 4 倍領先于行業第二,規模優勢與品牌優勢顯著。早教行業內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 2B、2C 兩種業務模式。光明地平線借助其成功的商業模式,經過32 年的發展,至今已成為 2B 業務中客戶最多,規模最大的早教機構。截止 2017 年,公司在美國共有 800余企業客戶,而同領域排名第二的 Kindercare Education 僅有約 400 名企業客戶;公司在美國共 695 家服務于企業的早教中心,約為 Kindercare 的 4 倍。

根據多份統計報告相互印證得出,美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超過 75%的帶學齡前兒童的工作媽媽使用托兒服務,且該比例呈上升趨勢。根據美國葛特馬赫研究所發表的“Demand for Child Care Outside the HomeContinues as More Women with Small Children go to Work”一文中指出,1958 年帶 6 歲以下兒童的工作媽媽中共有 43%使用托兒服務,至 1977 年上升至 71%。其次,根據美國 ABT 聯合公司于 1977 所做的日托中心入學率研究報告中指出,當年帶 3-5 歲兒童的工作媽媽中超過 70%選擇將其孩子托管。另外,根據權威性最高的美國普查局于 1983 年公布的數據中指出,1982 年帶 5 歲以下的工作媽媽中,共有 75%的媽媽將其孩子托管于自家之外。

社會家庭結構變化迅速,美國 1970-1982 年帶 18 歲以下孩子的單親媽媽家庭翻倍至 587 萬戶,對托兒服務的需求尤其強烈。美國自 1970 年以來,因為非婚生子女的數量增加以及離婚率的上升,導致社會家庭結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衍生出一種被稱之為“female-headed households”的家庭結構。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1970 年帶 18 歲以下孩子的單親媽媽家庭共 293 萬戶,到 1982 年翻倍達到 587 萬戶,單親爸爸家庭則從 35 萬戶到 68 萬戶,亦基本翻倍。并且根據美國勞動局統計,在 1982 年的單親媽媽家庭中 60%皆是工作媽媽,即有約 352 萬戶為單親工作媽媽家庭。而單親工作媽媽對托兒服務的需求更甚,根據 Turner以及史密斯教授所做的研究報告顯示,被訪問的 112 名帶有 6 歲以下兒童的單親工作媽媽中,共有 88 名(78.6%)使用了托兒服務。另外,根據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在 1980 年所做調查顯示,單親工作媽媽家庭對托兒服務的需求意愿約為只有一個家長工作的雙親家庭的 30 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