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國際學校專題-引領學業選擇新浪潮(29頁)

國際學校市場規模持續擴容。國際學校目前正處于優化升級發展期,2016 年全國有國際學校737 所,市場規模為287 億元,6 年復合增速為19.61%。其中,民辦國際學校的數量從2010 年的84 所增長到2016 年的392 所,復合增速為29.27%。從區域分布看,國際學校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一線城市。

公辦國際班管制趨嚴,民辦國際學校迎發展良機。2013 年教育部出臺《高中階段國際項目暫行管理辦法》后,公辦國際班管制趨嚴,數量同比增速明顯下滑,由12 年11.46%下滑到16 年0.45%,其在三類學校數量的占比也由2012 年的46.8%下降至2016 年的30.4%;而民辦國際學校迎來發展良機,同比增速穩步上升,預計未來學校數量增速將不低于10%。

出國留學優勢凸顯+一線城市學區房過熱,國際學校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低齡化出國留學漸成主流帶來對國際學校的巨大增量需求;家庭收入的提高促進消費進一步升級;國際學校重視素質教育,迎合中產以上家庭教育理念的升級趨勢;一線城市戶口指標收緊且獲取難度加大、學區房過熱;這些因素均促進更多有條件的家庭讓孩子接受國際教育。

師資、合作資源、課程、教育理念四要素作為國際學校評判標準;學費、自身未來規劃作為選擇國際學校的影響因素。由于留學不同的國家前期需準備的課程考試、申請流程等有所差異,因此在選擇國際學校時,需要綜合考慮國際學校的師資、合作資源和學費負擔,選擇課程設臵符合自身留學需要、教育理念與自身契合的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輕資產+在線教學+產業鏈延伸”新模式值得期待。國際學校通過與公立或者民辦實體合作,由政府或地產商提供校園等場地,公司提供教學管理服務的模式擴建學校,可極大降低公司的現金流壓力和經營風險,輕資產模式將助力國際學校迅速擴張;同時,在線化教學、延長和完善產業鏈條也是國際學校未來的發展趨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