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德是占據激光行業的制高點。美日德主導著激光行業的發展,并培育了一批具有極大影響力的世界級公司。比如,德國的通快(Trumpf)、Rofin-Sinar 公司在高功率工業激光器上優勢明顯,德馬吉(DMG MORI)公司在航空發動機渦輪加工上具有不可替代性;美國 IPG 公司的光纖激光器引領世界激光加工產業發展方向。
中國的激光技術與發達國家差距并不大。國內激光技術起步較早,在起步階段,我國激光的紅寶石、半導體和 CO2 激光器均與世界同步推出,在研究水平上國際領先。十余年發展停滯后,我國激光產業化迎來快速發展期,隨著一批有競爭力的公司的誕生,我國的激光行業實力回到國際前列。
全球材料加工激光設備規模為 169 億美元,中國目前占比約 30%。2017 年中國用于材料加工的激光設備占全球比重為 30%,市場規模為 50.7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350 億元;另外《2017 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提到的國內所有激光設備規模為 455 億元,按材料加工占比 78%,也可得到市場規模為 355 億元。中國過去 5 年,激光設備市場規模高速擴張,2012-2017 年(包含非材料加工)CAGR 高達 22%。
中國成為全球需求的增長極。根據 Optech Consulting 數據,2013 年中國高功率材料加工設備占比全球比重僅為 18%,2016 年上升到 23%,3 年內大幅增加 7ppt,且預計到 2025年,中國高功率材料加工設備占全球比重將達到 35%。
國內已形成華中、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四大產業集群。湖北、廣東是國內國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擁有全國 80%以上的激光企業。湖北武漢憑借強大的院校和完備的工業基礎,在光谷形成了完整的激光產業鏈,產值逾 200 億元;珠三角的深圳以中低功率激光起步,繼武漢之后成為國內第二大激光產業聚集地,孕育了包括大族激光、光韻達、聯贏激光、光大激光在內等知名企業。此外,長三角以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設備為主,環渤海以高功率激光熔覆設備和全固態激光器件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