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創新藥盤點-EGFR靶向藥(75頁)

頭對頭數據優異。在II 期臨床與拉帕替尼頭對頭試驗中,針對經蒽環類和紫杉類藥物治療失敗,且復發/轉移后化療不超過2線的乳腺癌患者,吡咯替尼組客觀緩解率對比拉帕替尼組為78.5%vs 57.1%,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對比拉帕替尼組為18.1 vs 7.0 個月,客觀緩解率與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顯著提升的同時,耐受性良好。

國內競爭格局好。目前國內外已上市和吡咯替尼相同靶點/適應癥的小分子抑制劑主要有葛蘭素史克拉帕替尼和Puma公司的來那替尼(國內未上市)。拉帕替尼2013年進入中國,2017年納入醫保后降價42%,現人均月治療費用約為1萬元,2017年樣本醫院銷售額2150萬。我們認為吡咯替尼上市后定價可能會參考拉帕替尼,將憑借卓越的療效以及恒瑞強大的銷售能力迅速搶占市場。

適應癥覆蓋大病種。吡咯替尼申報適應癥是HER2表達陽性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現已進入臨床III期,除此之外,針對非小細胞肺癌、胃癌也已開展臨床,三種適應癥均為大病種。

市場空間巨大。國內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30萬,HER2表達約有20%,同類產品拉帕替尼進入醫保后患者月均治療費用約1萬元。此外,吡咯替尼針對胃癌與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試驗已經開展,保守估計EGFR/HER2雙靶點抑制劑未來市場空間超過百億元,吡咯替尼有望成為恒瑞下一個10億元大品種。

研發投入巨大。2017 年12 月10 日,恒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在馬來酸吡咯替尼研發項目上已投入研發費用5.2 億元。臨床試驗是研發投入的放量階段,隨著拓展適應癥臨床試驗的逐步推進,吡咯替尼的研發投入預計會繼續上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