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4G 時代我國網絡建設落后于國外,呈不斷追趕態勢,因此生命周期較國外相對短暫。韓國于2000 年開始3G 網絡商用,日本、美國、歐洲緊隨其后分別為2001 年、2002年,而我國2009 年才開始進入3G 時代,此時國外已經經過7-8 年3G 的發展開始邁入4G,同年歐洲宣布4G 商用,之后日本、美國、韓國也紛紛加入。我國為了追趕世界步伐,推動國內通信業務發展,在2013 年年底正式宣布4G 商用,因此相較于其他國家10 年左右的生命周期,我國僅僅只有短暫的5 年。
5G 將作為國家戰略高地強力推進,力爭實現全球領先。2013 年2 月,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共同成立IMT-2020(5G)推進組,通過牽頭組織5G 試驗,支持5G 從技術到標準的轉化,推進5G 工作計劃。2016 年1 月開始,我國開始5G 技術測試,目前第一階段的關鍵技術驗證和第二階段的技術方案驗證已完成,預計于2018 年底完成第三階段的系統驗證。
我國5G 進展已經與國外基本同步,參照國外3G/4G 周期,估計7~8 年左右,主建設5~6 年。我國目前的計劃是2018 年規模試驗、2019 年預商用、2020 年規模商用,而主要的國外運營商規劃與我國時間節點大致相同。我國在經歷“2G 跟隨”“3G 突破”到“4G 同步”后,5G 進展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參照國外3G/4G 周期,如歐洲2003~2009 年、美國2004~2010 年等生命周期為7~8 年,預估我國5G 周期也為7~8 年左右,2020-2025 年是主建設周期,其中2021/2022 將是建設高峰。
超強移動寬帶、低時延高可靠、海量連接是5G 三大場景,與之前移動通信時代不同的是,5G 時代的應用場景的性能指標可以滿足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物物相連的要求,極大促進了終端數量的提升。1)5G 超大帶寬將為用戶提供超高清視頻、AR/VR等新型應用終端體驗。2)5G 將支持大連接低功耗的機器連接,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為代表的典型應用場景有望與移動通信深度融合,接入設備將成指數級增長。3)5G 還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時延的特性,促進如車聯網、遠程醫療、工業互聯網等垂直行業應用。
相比于2G/3G/4G,5G 時代終端數有望上新臺階。4G 之前的移動通信時代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從我國的終端用戶數可以看出,峰值時期大概10 億左右,我國人口上限是瓶頸。而在未來的5G 時代,隨著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尤其是以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為代表的海量連接應用場景的蓬勃發展,物物相連使得終端數量有望達到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