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技術定義:轉基因技術是指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將人們需要的目標基因經過人工分離、重組,導入整合到生物體的基因組中,改善原有性狀或賦予其新的性狀的方法。1953 年DNA 雙螺旋結構的重大發現,開啟了近代轉基因技術的研究之路,隨著科學進步和時代發展,轉基因技術被廣泛地用于農業育種、藥物生產和醫學試驗等領域。
轉基因技術具有育種周期短、可進行跨物種性狀改造等特點。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等傳統育種方式適用范圍有限、工作量大且育種周期長,只能進行同物種之間的性狀改變。相比較而言,轉基因技術極大地縮短了育種周期,實現了跨物種間的優良性狀互換,并且依然可以通過有性繁殖培育新品種,保證了生物多樣性,顯著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
抗蟲、抗除草劑性狀在農作物中廣泛應用,可以顯著提高作物質量、降低種植成本。目前轉基因育種技術主要應用于玉米、棉花和大豆等作物上,所常用的目的基因性狀主要有抗蟲特性和抗除草劑特性兩種。含有抗蟲基因的作物能夠自身合成對某些害蟲有毒殺作用的物質,可以減少農藥噴灑量;抗除草劑基因使農作物對特定除草劑產生抗性,降低除草成本并提高除草效果。
轉基因技術使得農作物品質更加多樣化。隨著技術水平的進步,轉基因也逐漸開始被用于研究具有功能性、治療性的轉基因作物食品,例如日本科學家培育的減少血清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的轉基因水稻、艾爾姆公司正在研究的含抗癌物質的西紅柿等。
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快速增加。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始于1996 年,由于轉基因技術能明顯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快速增長。2016 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85 億公頃,約占全球總耕地面積14%,較1996 年種植面積增長90 倍以上,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5%;全球種植轉基因作物國家數量也由1996 年6 個增長至26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