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機器人系列報告-智造中國(38頁)

發展歷程,機器人進入智能時代。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可以代替人類完成自動化生產的需求。歷史上流水線生產方式的誕生使得批量生產成為現實,為了滿足大量的生產需求,各國開始研發能夠替代人類生產的自動化設備。世界上第一臺可編程機器人誕生于美國,并于1961年首次運用于工業現場,但當時的機器人只是用于簡單搬運和重復勞動。70年代,日本日立開發出具備動態視覺的機器人,隨后開始搭載微處理器,并廣泛應用于工業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代機器人已經具備決策和運算能力,機器人發展開始進入智能時代。

汽車產業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在傳統的國內市場中,工業機器人的最初應用是在汽車和工程機械行業。根據國際機器人產業聯盟IFR的數據,2016年機器人應用于汽車行業的需求增長6%,占2016年總銷量的35%。2010年以來,主要汽車生產國對新興市場的新產能投資導致機器人裝機數量的增加。盡管近幾年現有產能出現剩余,但應用新材料、開發高效率驅動系統以及汽車行業的激烈競爭,都推動了機器人產業的投資。汽車工業的發展是一直是工業機器人增長的原動力之一。

需求結構出現變化。隨著人工成本逐漸上升,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工業機器人的運用領域逐步擴大,由汽車向電子、金屬化工、食品飲料等領域擴散。自2013年以來,電子行業的機器人銷售額顯著上升。根據IFR的數據,2016年電子行業的銷量增長41%達到91300套,占2016年總銷量的31%,2011年至2016的年均增長率為19%。機器人產業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包括對電池、芯片和顯示器的需求,都是促進行業占比提高的驅動因素。

核心零部件,國產替代空間較大。從成本來看,機器人技術的核心和難點就集中在上游零部件市場,成本和利潤也都集中在這一領域,減速器、控制器和伺服電機占總成本的比例接近70%。因此,掌握核心零部件的企業就占領了產業高點,其議價權就相對更強。

控制器:技術難度較低,硬件差距較小。通過傳感信息控制機器人完成一系列動作,主要控制運動軌跡、操作順序和時間等。控制器本質上就是一個數據處理器,隨著半導體技術的成熟,半導體芯片的性價比越來越高,因此控制器在硬件上并無太高門檻。在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中,控制器的技術難度是最低的,國內企業開發的控制器產品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功能要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