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工業機器人-自動化升級,走進智能時代(36頁)

人口結構變遷和技術發展催生產業升級。自2010 年后,我國制造業就業人數持續下降,且老齡化現象開始顯現。伴隨著勞動力供給的收縮,農民工的“老齡化”現象也在逐漸顯現。我國41歲以上農民工占比已從2008 年的30%攀升至2015 年的45%,而與之相對應的,30 歲以下青壯年農民工占比則由2008 年的46%下跌至32.9%。人口紅利逐年減退,自動化需求愈發明顯。

國家戰略指引,頂層規劃推進實施。國務院于2015 年5 月8 日發布《中國制造2025》發展綱要,對我國制造業產業升級轉型和產業結構的跨越發展做出整體部署。《中國制造2025》提出通過三個階段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階段,2025 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階段,2035 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階段,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業強國前列。

自動化需求旺盛,滲透率不斷提高。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汽車、電子、食品包裝等行業。近年來由于下游行業規模的穩定增長,自動化需求旺盛,工業機器人需求出現了高速增長。1)汽車行業生產精密度要求較高,自動化水平高,工業機器人需求量大,占比約為35%。2)電子電氣行業規模大,設計領域多,工業機器人需求量增長較快,占比約為32%。3)橡膠、塑料行業搬運、碼垛需求較多,人工成本上升增加了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占比為15%。

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全球第一,市場潛力巨大。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已連續三年保持全球第一,并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由2001 年的不到700 臺迅猛增長到2015 年的約70000 臺,15 年間增長了100 倍,年均增長率約為35.75%。銷量占全球比例由2001 年的不到1%增長至2015 年的27%。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2012 年超越韓國,2013 年超越日本、北美,2014 年超越歐洲,目前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消費市場。

國內機器人技術起步晚,國際巨頭占據主流地位。相比中國較短的工業機器人發展歷史,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發展已有至少50 年歷史,其工業機器人技術和滲透率優勢明顯。1954 年,美國率先提出工業機器人概念并生產出第一臺工業機器人。1967 年,日本引進工業機器人技術,隨后工業機器人在日本形成產業化發展趨勢。50 余年的探索與技術發展使得發達國家在工業機器人生產技術上積淀深厚。PLC、CNC 等先進控制系統皆源自于國外,減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被國際企業壟斷,分別來自瑞士、德國、日本。ABB、庫卡、安川電機、發那科等四家國際知名工業機器人廠商占據了國內工業機器人90%以上的市場份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