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力電池-國之大器,鋰電崛起(42頁)

政策明朗,開啟乘用車時代。2017年9月28日下午《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經工信部審議通過,并經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審議同意,予以公布,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這標志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積分組合制度即將正式實施,政府將以積分組合制度建立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效機制,緩解補貼資金需求。

逐步加嚴的油耗積分考核以及新能源車積分考核為新能源汽車在生產端提供動力。根據我們測算,2018至2020年,燃料消耗量積分充分轉讓后需要抵償的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約為95萬、147萬、250萬。結合新能源積分比例的要求,2019-2020年所需的新能源積分為275、344萬分。合計每年需要滿足的新能源積分就是95、422、594萬分,如按單車平均新能源車積分3分粗算,2018-2020年雙積分抵扣歸零所需的新能源乘用車的產量約為32、141和198萬輛。

雙積分政策在供給側的激勵以及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專用車不斷增長的內在需求推動新能源汽車總量持續穩定增長。總體而言,2018年全年銷量仍有望較快增長,全年可能實現110萬輛產銷量水平。2019年積分制開始執行,有消費級車型大量涌現,銷量增速提升。根據我們的測算,預計2018年至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可達110、159、233萬輛,相應動力電池需求可達51.8GWh、74.0GWh和113.9GWh,預計2018年后增速將從20%以下恢復至40%以上。

2018年版的國補政策在2月13日正式出臺。根據財政部公布的補貼細則,2018年補貼政策調整要點概括如下:1)乘用車補貼由三擋調為五檔,取消對續航里程150公里以下車型的補貼,150-300公里車型分別下調約20%-50%不等;300-400公里以及400公里以上車型補貼分別上調約2%-14%不等;2)新能源客車門檻大幅提升,補貼上限從30萬下降至18萬,度電補貼基準下降約30%;3)新能源專用車補貼上限下降約30%,度電補貼基準下降約40%。

成本賽跑,助推升級新材料。2016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逐漸從商用車向乘用車傾斜,動力電池需求增速有所放緩,相應電池組售價逐漸進入快速下行通道,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首次大幅調整,電池組售價從2.3元/Wh大幅下探至1.7元/Wh,跌價幅度逾25%。在乘用車市場中,消費者對于產品價格更為敏感,而作為新能源車主要成本來源的動力電池預計2018年仍將承受較大降價壓力,從而加速行業洗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