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民辦學校專題報告(38頁)

學歷教育普及率提升,擴大民辦教育發展空間:教育行業的整體發展是民辦教育蓬勃向上的基礎,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連年上漲,從2006 年的不足萬億,增長到2016 年的3.89 億,十年間年復合增長14.7%;其中從2012 年開始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GDP)比重連續5 年突破4%,“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明確了“一個不低于,兩個只增不減”,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確保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國家優先發展教育,支持教育投入的決心不改。隨著國家教育經費的投入和大眾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國學歷教育普及成果顯著,已經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4-2016 年間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48.1%提升到87.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整體學生受教育比例明顯增加。民辦教育作為學歷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歷教育市場容量是民辦教育市場規模的基礎,學歷教育的普及帶來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進而提升民辦教育的發展空間,助推民辦教育騰飛。

政策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強化與公辦教育同等法律地位:我國民辦教育由上世紀80 年代起開始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伴隨著民辦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民辦教育配套政策也經歷了從規范到放開的階段性變化。我國第一個規范民辦教育的行政法規是1997 年頒布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終結了民辦教育無法可依的不確定發展階段;1999 年全國工作會議規定明確提出形成公辦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教育格局;2002 年頒發《民辦教育促進法》,從頂層設計推動民辦教育發展。2004 年《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實施,從法律上肯定了民辦教育是中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中國的民辦教育真正步入法制化軌道,這個階段對于民辦教育采取嚴監管的模式。2010 年開始陸續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2010-2020 年)》、教育法一攬子修訂法案等進行民辦教育松綁,探索分類管理。2016 年11 月經過三次修訂,《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稿最終獲人大常委會審核通過,民辦教育分類管理落地;之后又陸續印發《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等政策推動民辦學校分類改革,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政策是民辦教育發展的另一大推力。

中產階級崛起,民辦學校消費群進一步擴大: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特別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21 世紀以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從6280 元增加到33616 元,年復合增長11.83%,增幅超過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2017 年上半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8322 元,維持8.1%的增長。在支出方面,城鎮居民每年10%用于教育文化娛樂,對于教育的支出和預算持續增長。民辦學校相較于公辦學校屬于高消費支出,高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和意愿更強。以中產階級為代表的國內高收入群體和富裕階層的數量快速增加,這部分人群的財富積累逐年提升。根據《全球財富數據手冊》推算,全球約有3300 萬人財富超過100 萬美元,其中中國個人財務在百萬美元以上約有159 萬,排名全球第六。波士頓的《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亞太區(主要經濟體為中國和印度)是全球私人財務總額增長最快的地區,2016 年達到38.4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9.9%;其中中國私人財富位居亞太首位,全球第二,2016 年中國私人財富出現最大的同比增量和增速,同比增長13%,未來從2016-2020 年亞太區百萬美元以上的家庭年復合增長在10%以上,其中1 億美元以上的年復合增長有望達到14.6%。教育作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隨著家庭財富的增長,教育支出和資金儲備也有增加,家長對于高額優質的民辦教育的需求量和認可度進而提升。參照的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推算,中產階級教育儲備和支出在98.4 萬元以上,以此推高民辦教育市場的市場規模。

民辦辦學經費超過187 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超6000 億:政策、資金和需求等多方面發展條件的成熟,越來越多的民間資金投入到民辦學校領域,實際參與到民辦學校的發展建設中。民辦學校辦學經費從2007 年的80.93 億增長到2015 年的187.66 億,增長翻番,年復合增長11.09%,維持了十年的高增長。學校的數量的增加體現為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近五年民間教育固定投資連年上漲,年末維持40%以上的高增長,2016 年民間教育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676 億,同比增長48%,2017 年前三個季度民間教育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額已達到5022 億,同比增長34%,全年有望繼續維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長。民辦學校的經費來自于非國家財政經費,其高增長足見民間資本市場對教育特別是學校類資產的青睞和投資熱度。

中小學整合收縮,學校總量壓縮近半銳減至25 萬所:2001 年為了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國家提出了“撤點并校”的改革措施,將村級學校向鎮、區、市等高一級合并集中,中小學數量大幅減少,2004 至2016 年間由49 萬銳減到25 萬,義務教育階段減少最為明顯,高等教育學校不受影響維持增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