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費階段經歷“大眾—個性—簡約”迭代更替,三度變遷。自二戰結束以來日本經歷了相互重疊又迭代更替的三大消費階段:大眾消費—個性消費(炫耀→理性)—簡約消費,消費偏好三度變遷:1)1974 年石油危機后消費發生“由數量到質量”的轉變,從大眾走向個性;2)80 年代高度繁榮的泡沫經濟催生炫耀消費,掀起“奢侈品狂熱”,而隨著1991 年泡沫破滅消費又回溯到追求性價比的理性消費;3)2005 年人口首現負增長,隨后金融危機、311 大地震雪上加霜,民眾的社會意識被逐漸喚醒,簡約消費日益興起,消費出現無品牌化、本土化以及樸素傾向。
零售業態交替興起,90 年代理性消費助推專業店。隨著消費階段的變遷,日本幾大主要零售業態——百貨、超市、便利店、專業店在不同消費階段交替興起:1)二戰前的階級消費催生高端百貨業態的出現;2)50-70 年代的大眾消費階段,產品種類豐富的超市、滿足便捷需求的便利店得以崛起并快速發展;3)隨著90 年代消費回歸理性,品類高度細分又保證高性價比的專業店業態異軍突起,蓬勃發展。在經濟長期蕭條期間,曾經的主導業態百貨、超市陷入低迷,市占率逐漸下滑,而新興的專業店業態卻逐步擴展其市場份額。
服裝專業店逆勢增長,SPA 模式塑造成本優勢。90 年代日本服裝專業店從美國引入SPA 商業模式,通過設計、生產、銷售一體化大幅降低成本,在消費者對價格十分敏感的理性消費階段,形成突出的價格優勢。在當時服裝零售額日趨下滑的低迷背景下,以低價取勝的三個專業店品牌——迅銷(優衣庫)、島村、良品計劃(無印良品)卻實現逆勢增長。從1993 年到2003 年的銷售額來看,迅銷增加了12.3 倍,良品計劃增加了3.9 倍,島村增加了3 倍。
家居專業店迅速崛起,引領簡約消費浪潮。早先由于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閑暇消費需求并不旺盛,以家庭用品、日用雜貨、園藝等生活用品為主的家居專業店業態一直緩慢發展,直至90 年代泡沫破滅,家庭意識重塑、消費更加理性才得迅速崛起,90 年代銷售額年增長率均在8%左右,店鋪數量也在十年間翻倍。21 世紀以來,行業日趨飽和轉入成熟期,但隨著返璞歸真的極簡主義興起,品類首當其沖的家居專業店獲得新生動力,以樸素自然風格為主的無印良品、NITORI 等大獲成功,引領簡約消費浪潮。
我國正從炫耀轉向理性消費,迎來品質紅利時代。21 世紀以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擴大內需政策鼓勵消費,我國的個性化消費階段就此拉開序幕。居民財富迅速積累也使得我國奢侈品消費快速起步、迅猛發展,2010 年左右中國游客在國外掃貨奢侈品掀起“中國式狂熱”,正如重演日本80 年代后期的“奢侈品狂熱”,炫耀消費已逐漸顯現,直至2010 年奢侈品市場增速才有所下滑。加之通過中日兩國人均GDP 和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對比,可知我國目前整體收入水平相當于日本80 年代中后期,我國目前正處于個性消費中炫耀向理性的轉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