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5G行業深度研究-無線接入產業受益(24頁)

3.5GHz 頻段有望成為國內5G 主流商用頻段。ITU 對5G 頻譜的討論。頻譜資源是支撐無線移動網絡提供服務的基礎,盡管5G 標準還未完成,但全球各主要市場已經開始進行測試工作,甚至已有國家率先公布了5G 頻譜規劃。不過,頻譜和標準一樣,需要全球統一,才能形成規模效應,實現全球漫游。因此,在5G 測試階段,通常會在大致確定的全球5G 頻譜范圍內來選擇,以保持一致性。這個大致范圍就是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確定的一些候選頻段。WRC 是由國際電信聯盟(ITU)組織的世界無線電通信會議,以修訂、審校無線電通信規則,有關無線電頻譜、同步衛星和異步衛星軌道的使用等國際條約。WRC 會議大約三年或四年舉行一次,上一次會議WRC-15 在2015 年召開,重點決定了擴展4G 頻譜,并討論了部分5G 頻譜。下一次會議將在2019 年進行,將確定最終的5G 全球商用頻段。

國內對5G頻段的選擇。早在2016 年4 月26 日,工信部已經批復了在3.4-3.6GHz 頻段開展5G系統技術的研發試驗,同時工信部開展了其他5G潛在商用頻段的研究協調工作。2017 年6 月6 日工信部發文,擬在3.3-3.6GHz 和4.8-5.0GHz 兩個頻段上研究部署5G的可行性,其中3.3-3.4GHz 原則上限于室內使用,在不對在用無線電定位業務電臺產生干擾的情況下可用于室外,4.99-5GHz 頻段需滿足對射電天文電臺的干擾保護。今年6 月8 日,工信部公開征集24.75-27.5GHz、37-42.5GHz 或其他毫米波頻段5G 系統頻率規劃的意見。

國內3.5GHz 頻段有望成為5G主流商用頻段。目前,國內已經完成了一階段在3.4-3.6GHz頻段開展的5G 測試工作。正在進行中的二階段測試也主要聚焦在3.4-3.6GHz 頻段。根據工信部規劃,將于明年開始的三階段預商用測試將繼續選取3.4-3.6GHz 頻段為主要頻段。基于此,我們認為到2020 年5G 正式商用時,國內3.4-3.6GHz 頻段將具備成熟的商用基礎。從全球來看,世界各主要市場基本都將3.5GHz 頻段列入到5G 候選頻段中,該頻段有望成為全球主流5G 頻段,在全球市場產生規模效應。因此,從當前國內測試以及運營商的主流意見判斷,我們預計國內5G 網絡建設將以獨立組網為主, 3.5GHz 頻段有望成為國內5G 商用的主流頻段。

更大發射功率,彌補工作頻段升高帶來的覆蓋損失。據目前3GPP 的標準進展情況判斷,我們預計在5G時代,工作在3.5GHz 頻段的基站和手機終端都有望具備更高的發射功率。從目前的技術研究和各公司產品路標看,預計2020 年5G 商用時,基站將有望支持下行64 通道,工作在100MHz 帶寬時最高發射功率可達200W(即53dBm)。手機終端發射功率相較4G 時期預計也有望增長一倍,達到400mW(即26dBm)。更大的發射功率可在一定程度彌補由于5G 工作頻段升高帶來的網絡上下行覆蓋損失。

全新空口技術,提升網絡性能和覆蓋能力。根據目前的標準進展和測試情況判斷,5G 網絡將全面采用Massive MIMO 技術。Massive MIMO,即大規模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輸入多輸出)技術,旨在通過更多的天線大幅提高網絡容量和信號質量。采用Massive MIMO 的5G 基站不但可以通過復用更多的無線信號流提升網絡容量,還可通過波束賦形大幅提升網絡覆蓋能力。波束賦形技術通過調整天線增益空間分布,使信號能量在發送時更集中指向目標終端,以彌補信號發送后在空間傳輸的損耗,大幅提升網絡覆蓋能力。另外,目前的5G 研究還在談論全新的無線信號幀結構,全新的幀結構設計也將有助于提升網絡覆蓋能力。我們認為,采用全新空口設計的5G 網絡在覆蓋性能上相較工作在同頻段的4G 網絡會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