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未來將成為大國角逐的重點。新材料作為國民經濟先導產業和高端制造及國防工業的重要保障,未來將成為各國戰略競爭的焦點。當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下,全球新材料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調整。新材料與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術加速融合,互聯網+、材料基因組計劃、增材制造等新技術新模式蓬勃興起,新材料創新步伐持續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在此大背景下,歐美日俄韓等全球20 多個主要國家紛紛制定了與新材料相關的產業發展戰略,啟動了100 多項專項計劃,大力促進本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相對而言,我國新材料產業起步晚、底子薄,材料先行戰略沒有得到落實,核心技術與專用裝備水平相對落后,關鍵材料保障能力不足,整體仍處于培育發展階段。
中國新材料政策金字塔構筑完成,全產業鏈、全方位指導。我國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目前通過綱領性文件、指導性文件、規劃發展目標與任務等構筑起新材料發展政策金字塔,予以全產業鏈、全方位的指導。其中綱領文件主要為《中國制造2025》,指導性文件包括《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發展任務與目標相關文件包括《“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有色金屬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稀土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等。此外,我國還于2016 年12 月首次成立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擔任組長,國家大力振興新材料產業的決心得到充分體現。
《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將為“十三五”期間新材料產業發展指明重點方向。為深化落實《中國制造2025》,2017 年1 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明確了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主要目標、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我們認為發展指南所體現出的總體思路和發展思想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即我國產業結構開始調整、制造業開始轉型升級過程中已有所體現,并將在未來得到充分延續。
制造業升級呼吁關鍵戰略材料產業化和規模化應用。《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明確了新材料未來三大發展方向,即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目前來看,我國在先進基礎材料背后的鋼鐵、化工、紡織、建筑等領域已發展較為成熟,2016 年鋼產量占據全球50%以上,鋁合金產量全球占比也超過30%,全球紡織第一大國地位繼續保持,化工領域也面臨產能過剩局面,可以說我國在基礎原材料(鋼鐵、紡織、化工)領域已率先完成了產業化和國產化,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多在于從成熟走向不斷優化。而在前沿新材料領域,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仍是下一階段重點,石墨烯、記憶合金一類的高性能材料仍在積極探索產業化方向,更關注下游應用從0 到1 的突破,因此整個市場空間的爆發可能仍需要向后推遲。
我們認為未來政策扶持以及產業發展的重點在于關鍵戰略材料。從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以及《中國制造2025》規劃來看,制造業升級、裝備材料國產化提升將是未來發展重點,“十九大”也明確提出我國要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從市場角度來看,近年我國先進制造業不斷進步,新能源汽車產業引領全球,消費電子、家電品牌不斷崛起,航空航天產業的商業化不斷推進,先進制造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而另一方面,我國高端制造快速發展背后的一個現實卻是上游關鍵戰略材料始終受人掣肘,國產化率、自給率不高,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例,我國雖然誕生出如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等眾多消費品牌,但在上游半導體領域缺芯少屏,每年進口額高達2200億美元,且貿易逆差額仍有擴大趨勢。也正因為此,《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把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稀土磁性材料、航空航天裝備材料等確立為未來急需突破的重點任務。我們預計關鍵戰略材料有望成為下一個產業化重點,其市場規模有望迎來從1 到10,甚至從10 到100 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