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遠的人口紅利,沉重的養老負擔。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均壽命提升,生育率下降,老齡人口比例遞增,勞動人口遞減,老年撫養比上升,養老負擔日益加重。老人空巢獨居現象嚴重,失能老人和貧困老人數量較多。
優質公立養老機構 “一床難求”等不起。如全國標桿公立養老院—北京第一社會福利院,僅能提供1100 張床位,排隊登記的老人一度超過1 萬人,每年輪候只能入住幾十位;上海靜安區公辦民營的樂寧老年福利院僅有167 個床位,位于鬧市,環境優美,收費合理(4000~5000 元/月,餐費700 元/人/月)較受歡迎,僅對靜安區戶籍老人開放。即便如此,輪候入駐的老人有時仍需排隊幾年。
私立養老機構嚴重兩級分化,低端質量堪憂,高端負擔不起。低端民營的福利院設施條件差,服務意識不足,護理水平低;高端民營養老機構條件雖好但收費較高,收費區間在8000~30000 元/月不等。統計數據顯示,2016 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 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616 元,每月8000-30000 元的養老費用對多數家庭來說無法負擔,僅能滿足少部分高收入家庭需求。
傳統居家養老矛盾重重,房價和人力成本高企。大城市房價高漲居住空間有限,人力成本高企導致護工費用不菲,多代人共同居住的生活矛盾等等,均成為目前養老難題。
各級政府養老政策頻出,加大支持引導力度。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到企業,各方均意識到了養老問題的緊迫性以及養老產業的巨大空間。2016 年8 月中國社科院發布《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30 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可達13 萬億元。2013 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 號),2014 年6 月保監會出臺《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15 年發改委出臺《養老產業專項債權發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