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農業方法論-小麥(32頁)

小麥研究邏輯框架。前言:小麥、水稻、玉米是我國的三大主要糧食作物,對三大基本農作物的研究是進行農業研究的基石,也是判斷未來農業發展方向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本文是農業研究方法論的第二篇,研究我國的小麥,通過分析我國小麥的供給、需求、成本等方面,最后落實至小麥價格判斷。

小麥介紹:世界第二大糧食作物。小麥是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產量僅次于玉米,世界上有43個國家,約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要食糧。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麥生產國和消費國,占當年全世界小麥生產總量的17%和消費總量的16%。

按照小麥籽粒的皮色分類:紅皮小麥,白皮小麥。小麥按照籽粒皮色的不同可分為紅皮、白皮小麥。紅皮小麥籽粒表皮呈紅褐色,皮厚,出粉率較低。白皮小麥籽粒呈乳白色,皮薄,出粉率較高,我國紅皮小麥與白皮小麥種植面積大致相同。白皮小麥在陰雨天易得赤霉病,而紅皮小麥由于皮厚,具有更強的適應性,能夠經受更惡劣環境的考驗,近兩年小麥主產區陰雨天氣頻發,種植紅皮小麥獲得收益相對更高,目前農民對紅皮小麥的種植意向高于白皮小麥。 (事) 按粒質分類:硬質小麥、軟質小麥按照籽粒粒質的不同,小麥可以分為硬質小麥和軟質小麥。硬質小麥是指角質率不低于70%的小麥,蛋白質含量高、容量較大、出粉串較高,面粉面筋含量較多,延伸性和彈性較好,適于做饅頭、面包等發酵食品,我國常見小麥以硬小麥為主。軟質小麥是指粉質率不低于70%的小麥,軟質粒小麥磨出的面粉只適于生產餅干、糕點等食品。

小麥主產區域及省份。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位于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及陜西省境內,該區域冬小麥產量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62%。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集中在江蘇、四川、安徽、湖北省及重慶直轄市,冬小麥產量占我國小麥總產量的27%。春小麥區: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該區氣溫普遍較低,生產季節短,以一年一熟為主,主產省區有黑龍江、新疆、甘肅和內蒙古,占我國小麥總產量約9%。

單產:種子升級、化肥使用、種植技術改進提升單產。近年來我國小麥種植面積保持穩定,單產是小麥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總體來看我國小麥單產逐年提高,1978年-2016年我國小麥單產由1840千克/每公頃增長至5330千克/公頃,小麥生產大省近年來單產均上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