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刷臉時代來臨,關注人臉識別機遇(42頁)

人臉識別優勢明顯,未來有望成為生物識別主導技術。生物識別是指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來進行個人身份鑒定技術。與傳統的密碼檢驗方式相比,生物識別技術基于人的生物特性,具有易測量、排他性以及終身不變的特點,擁有檢驗快速、結果更準確的優勢。目前主流的生物識別方式分別為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語音識別、靜脈識別和人臉識別。

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率超越人眼,場景應用成熟。人臉識別技術識別率超越人眼識別,已具備走向應用的基礎條件。LFW是國際上公認難度最高的人臉圖像集之一,在 LFW 中人眼的識別精度有三個檔次:第一檔:包含場景、背景信息的人臉識別,人眼識別精度可達 99.20%;第二檔:僅提供人臉臉部圖像時,人眼識別精度為97.53%;第三檔:不包含人臉的圖像,人眼識別精度為94.27%。2014年3月18日Facebook 宣布推出 DeepFace,在 LFW 上識別精度可達 97.25%;同年3 月,清華 Face++ 團隊宣布同樣通過 LFW 測試,識別精度達 97.27%;不久,4月25 日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歐領導的計算機視覺研究組通過Gaussianface,將人臉識別的精度提升到98.52%,人臉識別精度首次超過了人眼的標準,具有實際價值。2017年最新的LFW測試中,眾多人臉識別公司識別精度已經超過人眼識別第一檔,達到包含場景、背景信息下的人臉識別。人臉識別技術走向應用已經具備基礎條件。

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人臉識別最具期待。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2007年至2013年生物識別技術的全球市場規模年均增速為21.7%。2015年生物識別技術全球市場規模已達到130億美元,2020年預計將達到250億美元,5年內年均增速約14%。其中,指紋識別市場規模將有130億美元,語音識別將有56億美元、人臉識別為24億美元、虹膜識別將有16億美元、其他生物識別技術將有24億美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中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指出,2010至2014年,國內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增長率保持在60%以上,遠超全球平均水平。在良好發展趨勢下,2015年中國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已突破100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其中,人臉識別領域2016年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5%,到2021年,人臉識別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1億元左右。我們預計未來幾年人臉識別發展速度會超出預期,人臉識別技術帶動下的應用市場規模巨大,值得期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