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域界定:從“2+4”模式到“2+26”模式。從行政區劃來看,華北地區囊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但從大氣污染防治的重心來看,華北所代表的地域與行政區劃略有不同。總體來看,大氣污染治理背景下的華北地區是以京津冀為核心并向周邊地區擴散的防治帶。
“無煤區”概念界定:區域無煤到能源結構無煤。從目前已出臺的多項大氣污染治理政策中來看,“禁煤區”(無煤區)一詞數見不鮮。如《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對省內各市及京津冀城鎮群建設規劃的縣城實行高污染燃料禁煤區管理,將保定市、廊坊市京昆高速以東、榮烏高速以北與京津接壤區域以及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全部行政區域劃定為禁煤區。
京津冀飽受霧霾困擾,煤炭燃燒是重要因素。全國近八成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北京一年近半天數空氣不佳。環保部2016 年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顯示,全國338 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僅有84 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參與評價的污染物濃度均達標),占24.9%;254 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75.1%。以霧霾較為嚴重的北京為例,2016 年僅有約半年時間空氣質量為優或良,其余天數空氣質量均為輕度污染至嚴重污染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