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門類繁多,抓住原料上游理清脈絡
傳統化學工業劃分石油化工、基礎化工和化學化纖三大類,按照原料劃分的方式更為簡明,化工行業原料來源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氣、煤炭、原鹽、和礦石五類。石油主要生產“三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乙烯、丙烯、丁二烯)重要基礎有機化工原料,是有機化工產業的核心。煤炭的利用主要包括三塊,動力煤、煉焦煤和煤化工。無機化工產業的重要基礎原料“三酸兩堿”(硝酸、硫酸、鹽酸、氫氧化鈉、碳酸鈉),可從工業鹽或礦石資源獲得。
細分產業格局多變,規模經濟效益顯著
石油化工產業鏈的盈利情況對國際油價變動極其敏感,產業鏈中游最核心的產品是乙烯,乙烯的產能多數在中石化。從基礎有機行業出發,通過有機分子間的聚合、抽絲和熱成型等工藝,可制備各種高分子有機材料,進而衍生到下游高分子有機合成或材料成型行業,細分而言主要包括橡膠、塑料和化學化纖三大類。煤的綜合利用包括煤氣化、煉焦、直接/間接液化、低溫干餾等途徑,通過煤炭綜合利形成中間產品進行進一步加工與石油化工是相通的。我國當前傳統煤化工過剩,新型煤化工供給不足。傳統煤化工涉及煤焦化、煤電石、煤合成氨(化肥)等領域。新型煤化工以生產潔凈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產品為主。氯堿行業的上游是我們列出的五大原材料中的原鹽。工業上用電解飽和NaCl 溶液的方法來制取NaOH、Cl2 和H2,氯堿工業的主要產品包括燒堿、聚氯乙烯(PVC)、氯氣、氫氣等。整體而言,化工產業均具有規模經濟效應,由于具體產業的生產技術特點不同,各產業的最佳規模絕對量不同,最佳規模的經濟性也不同。一般來說中上游的重工業或以大型企業為主,而下游的精細化學品工業或以中小企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