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3D成像專題-開啟光學入口(55頁)

紅外器件產業鏈門檻較高,不管是發射端還是接收端元器件,技術含量相比普通的攝像頭都高出不少。圖像處理芯片具有較高的算法要求,目前可以提供的僅有幾家芯片巨頭,如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英飛凌和恩智浦;紅外圖像傳感器則被意法半導體、AMS、豪威、奇景光電等壟斷;而可用于移動端的微型VCSEL紅外光發射器主要由Finisar、Lumentum、Princeton Optronics、Heptagon等國外公司生產,國內企業差距較大。國內真正可以可參與的環節主要是紅外窄帶濾光和模組封裝,且頗具競爭力。

從交互革命說起:更高效、更簡單、更自然。回顧消費電子發展歷程,爆發性創新總是發生在人機交互領域。過去十年是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大繁榮的十年,各個環節的顛覆性創新層出不窮。然而回顧消費電子前進道路上的里程碑,我們發現,真正被用戶認可并買單,從而引發需求端換機熱潮的標志性創新,總是集中在人機交互領域,并圍繞輸入輸出體驗的提升而展開:電容觸控、Retina屏、大尺寸屏幕、3D玻璃、指紋識別、快充、3D Touch、OLED、雙攝……

光學作為影像信息唯一入口,最具爆發潛力。光學攝像頭對消費電子產品來說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提供拍照功能,另一方面又為影像信息提供了唯一入口,即兼具娛樂和交互兩種屬性。消費電子接下來看創新,創新的重點在人機交互,而人機交互的大勢所趨則是影像。因此作為影像的唯一入口,光學的交互屬性將逐漸被激活,成為最具潛力的爆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