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路跑產業專題(42頁)

健身需求和政策利好造就馬拉松賽事和參賽人數比翼齊飛。馬拉松/路跑運動以其低門檻等優勢較好的滿足了群眾強身健體的剛需。此外,賽事審批制度改革、轉播權市場放開等一系列政策有效促進了以馬拉松為代表的大眾體育崛起。2016 年,我國注冊馬拉松賽事高達328 場,同比增長145%;預計2020 年注冊賽事數量將達800 場,未來4 年CAGR 達25%,增長主要以中短距離賽事為主。馬拉松賽事數量增長源于跑步人口紅利和參賽熱情。2016 年,我國馬拉松參賽人次高達280 萬,同比增長87%;預計2020 年參賽人次將近千萬,2016-2020 年CAGR 為37%。

優質馬拉松賽事盈利可觀,市場規模快速發展過百億。我國擁有包括北馬、上馬等8 場IAAF 認證賽事,數量位居國際前列;這些優質賽事基本實現盈利。其中,2014 年廣州馬拉松實現收入約5000 萬,毛利潤3000 萬,收入主要來自于贊助、報名費和政府補助等,而央視賽事轉播費用計為成本。對標WMM 六大賽事,收入40%源于電視轉播權,30%源于贊助,我國賽事經濟規模潛力巨大。在不考慮轉播權收入情況下,我們估算2020年注冊賽事的賽事經濟規模為123-145億,未來四年CAGR 達42%-50%。

路跑行業的火熱將加速體育用品、體育旅游等周邊產業發展。上游328 場注冊賽事、280 萬參賽人次和12 萬家跑團有效促進了下游體育鞋服、體育旅游等產業快速發展。預計2020 年,我國運動鞋服市場規模將達2808 億,CAGR 11.9%;其中,跑鞋市場存在4 倍以上空間,復合增速約為30%。在體育旅游方面,2016 年廈門馬拉松給當地經濟帶來了直接收入5.5 億元,同比增長45%。按照2020 年800 場馬拉松賽事估算,路跑熱潮將帶動數百億體育旅游市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