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LED芯片行業深度報告(39頁)

LED 芯片漲價由RGB 向白光蔓延,結構型供需失衡顯現。繼16Q3 四元LED 芯片缺貨漲價、臺廠紛紛加碼四元LED 產能之后,17年1 月國內LED 芯片龍頭三安光電發布調價函,上調部分白光產品價格8%,LED 芯片漲價由RGB 向白光蔓延。這一方面反映出LED 芯片出現結構型失衡,即顯示應用與照明應用爭搶GaN 藍綠芯片產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芯片行業下游需求的旺盛,根據調研反饋,近期白光LED 芯片、封裝、燈具訂單情況良好,行業景氣上行,企業盈利能力逐步修復。

供給端:價格戰擠出效應明顯,行業競爭格局改善。根據LEDinside 數據,中國大陸LED 芯片廠的持續投產使得15 年LED 芯片供過于求的比例高達22%,自15Q1 至16 年Q1,主流LED 芯片的價格跌幅超過30%,封裝產品的價格也普遍呈現超過20%的跌幅。根據中國輕工業網數據,2015 年前三季度全國照明行業累計虧損面為16.66%,相比之下,內資企業經營狀況優于外商、港澳臺投資企業。在此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下,繼三星在2014 年退出韓國之外所有市場的LED 照明業務之后,2016 年內國際知名大廠飛利浦、歐司朗、GE 也陸續退出了中國市場,為國內LED 產業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行業競爭格局改善。

供給端:臺廠聚焦四元芯片市場,GaN LED 產業中心向大陸轉移加速。由于小間距、IR 感測應用的興起,臺系四元LED 廠商積極擴增四元產能:晶電從16Q2 執行擴產計劃、華上光電16 年將產能集中在四元。與此同時,晶電、Cree 在16 年開始縮減GaN 產能,國內大廠則在今年開始落地GaN產線投入,考慮設備的購買、調試周期,全年本土芯片大廠的MOCVD 新增投入約135 臺,考慮晶電約125 臺的設備退出,17 年全球新增設備有限,國內增長低于11%。一方面由于在全彩顯示中需要2 倍的藍綠產能與紅黃產能匹配,另一方面,由于國際大廠的退出為下游照明廠商提供了更大的國產替代空間,本土廠商承接GaN LED 產業中心轉移的進度加快。

需求端:小間距、Micro-LED、IR、車燈市場興起,照明工程迎發展良機。在國內LED 行業的需求結構中,2016 年通用照明占比47.6%、景觀照明占比13.5%、背光應用占比12.1%、顯示屏占比12.8%、汽車照明占比1.4%。參照近兩年增速,假設17 年通用照明增速15%、景觀照明增速7%、小間距LED 增速70%,顯示屏(除小間距)增速4%、車用增速6%,則國內LED 產業需求增長率約10.44%,考慮到15 年LED 產品價格下滑的影響,需求數量增速應該高于產值增速。伴隨著小間距LED、Micro-LED、IR、車燈市場興起以及財政擴張周期下照明工程的良好發展機遇,LED 的需求增速正加快,17 年僅小間距LED 便需要新增約26 臺MOCVD 設備。

需求端:補庫存需求確定,消費升級利好龍頭廠商。LED 行業自2012 年進入庫存消化階段,根據申萬LED 板塊數據,自15Q3,行業的庫存周轉天數由117.94 天降至16Q3 的102.92 天,處于2009Q3以來的最低位,未來新一輪的補庫存需求將推升行業景氣度。此外,我們認為“良幣驅逐劣幣”正在需求端發生。當LED 燈泡價格下降到消費者的“舒適區”,受益于消費升級,部分中小廠商通過價格差異來增強購買意愿的能力下降,薄利多銷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戰,薄利少銷的現象會從需求端增加部分中小廠商的競爭壓力,加速行業洗牌,利好龍頭廠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