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激光顯示:大屏顯示的未來
新技術取代傳統技術關鍵在于核心性能指標有質的飛躍, 激光光源在亮度( 5 萬流明)、壽命( 2 萬小時)、色域( 93%)、能效( 450lm/w)等方面遠超傳統光源(氙燈、汞燈、 LED), 因此激光顯示是顯示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2. 滲透路徑:電影放映機—工程投影機—激光電視—消費級投影儀
成本優勢決定新技術的產業化時間,屏幕越大激光顯示的成本優勢越顯著, 我們判斷激光顯示的下游滲透規律是由高流明往低流明滲透:電影放映機( 15k 流明以上) —工程投影機( 5k-15k) —激光電視( 3k-5k) —消費級投影儀( 3k 以下) 。
3. 2015 年是激光顯示元年,未來三年快速滲透, 2018 年市場規模 850 億
隨著行業法規的推出和技術的成熟, 眾多行業大廠在 2015 開始出貨激光顯示產品, 標志著激光顯示時代的真正到來,未來三年是滲透率由10%-60%的重要階段,我們測算到 2018 年國內激光顯示市場規模達 850億元(影院、工程類、激光電視、消費級分別為 40、 160、 640、 10 億) 。
4. 激光顯示是顯示技術國產化的絕佳機會
目前的主流顯示技術( LCD、 LED、 LCD/DLP 投影、 OLED)核心技術均掌握在歐美日韓國家,激光顯示技術我國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研發, 研發進度基本同步于發達國家,擁有全球超過 15%的專利( 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 是我國爭奪顯示技術話語權的絕佳機會。
5. 光源和整機最受益, 純激光、 ALPD 和激光 LED 混合技術差異化競爭
相比較傳統投影, 激光投影產業鏈變革主要在光源和整機環節,這兩個環節是激光顯示趨勢最受益的部分; 技術路線上, 純激光技術優勢是亮度和色域表現最佳, ALPD 優勢是在 10k 流明以下性價較高, 激光 LED 混合技術在 3000lm 以下有一定價格優勢。